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张维良:听见好曲 酒量都涨

2016年04月18日 15:13 | 作者:张学军 |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分享到: 

琴房紧张就树下练习

那一届,张维良和叶小纲、谭盾、胡咏言等一同进的校门,刚到北京几位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在天安门合影留念。“别说北京,在此之前我连长江以北都没出来过,完全是乡下人进城一样,当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天一亮,一定要戴上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徽,那叫一个自豪。”张维良回忆,当时他们住的学生宿舍条件很差,就在操场边上临时搭一个简易的平房,后来还住过24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尽管条件艰苦,但那些都不算事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的年轻学子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他们这时惊喜地发现,以前传说中的音乐大师就在身边。卡拉扬、小泽征尔、梅纽因、斯特恩来学校上大师课,他们都会连排练、上课等所以机会都不放过。

四年大学,张维良觉得自己几乎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他先后拜了赵松庭、冯子存、刘管乐、王铁锤等几位泰斗级的大师为师,潜心修炼演奏技艺。张维良回忆:“那时候,琴房都很紧张,夏天实在没办法,我们就每人占据一棵松树,在树荫下一边乘凉一边练习。”

难忘老师熬的排骨汤

毕业至今,张维良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度过了34个春秋。尽管他已经身处最高音乐学府民乐系掌门人,但是在他心里却始终有着一份民间艺人的情怀。

张维良说,自己在考大学之前唯一的老师就是江苏省苏昆剧院的顾再欣老师,他也是全国非遗传承人。“其实顾先生只大我十几岁,他是一位彻底的民间艺人,他教学的方式都是旧式师承的那种做派,我们在他家学习吃饭不花钱,最好的绝对都留给我们学生吃。”张维良回忆着当时的场景,一个排骨冬瓜汤,再往里面加一点晒干了的白虾,加两碗米饭,“现在我们吃的比那时候好得多,但是当初那种味道没了。那种情怀,在我们这个时代渐渐淡漠和淡忘了。”

北京奥运会上有其作

数十年来,从江浙的村村落落到国家大剧院再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他的笛箫声吹遍了国内外的数不清的舞台。同时,演奏家张维良也充当了作曲家的身份,至今他已经创作了100多首演奏或者发表的作品,北京奥运会上《太极自然》那段时间最长的音乐也出自他手。

“因为我生长在民间,我会唱正规的昆曲段子,会唱正宗的苏州弹词。”张维良说,他喜欢民间音乐,他哼唱着那些好听的旋律和段子,高兴得酒量都见涨。记者 张学军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张维良 中国笛王 圣手箫王 酒量 笛箫演奏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