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支招
三问:床位缺口怎么补?
白鹤祥委员有一个感慨,“今年春节,我看望老领导时发现有几位都住到养老中心。等我们老了,也能住进养老院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主任白鹤祥说,我国基本养老模式是“9073”,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但随着家庭结构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在家养老的方式所占比重会下降,“1对小夫妻照顾4个老人、甚至6个、8个老人根本不现实,更多人还是要选择机构或者社区养老。”白鹤祥委员说。
然而,养老服务市场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目前,全国机构养老床位数为577.7万张,远低于根据“9073”养老模式测算出的养老床位需求量。
他建议,将部队、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度假村、培训中心、疗养院所等闲置资产改为养老中心。“我国没有进入酒店序列的培训中心、度假村等超过1万家,其中80%以上亏损,闲置率极高。有关部门应该对此进行统筹规划,提出转型方案”。
白鹤祥委员建议,先开展试点,设立市场化盘活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同时还要配套出台土地出让金、土地更改属性等政策。可通过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转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解决养老问题也有利于拉动经济。”白鹤祥委员说,养老服务业涵盖衣食住行、医疗服务、健身娱乐等领域,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闲置资源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必然涉及建筑、装修、医疗器械等行业,将有效释放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记者 王晋 佘颖 李静)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 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