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疏解非首都功能,如何啃人口调控“硬骨头”?
———北京市政协“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调研小记
据海淀区发改委主任梁捷介绍,海淀区人口规模在2015年底出现拐点,去年全年人口增速呈现近二十年来最低点,不到1%。其中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出现下降趋势。
“当前我们城中村、棚户区和流动人口的疏解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这些在初级阶段有一定效果的措施,到啃‘硬骨头’的时候是不是有效,还要打个问号。”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于军对疏解人口任务的艰巨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提到问题和难点,于军称,支撑人口管理和调控工作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就拿最有效的拆违工作来说,没有有效法律支撑,有关部门不能大刀阔斧去做,我们去年一年在拆违治乱上就接到了400多个针对执法部门的起诉。”
对此,律师出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社法委副主任、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最清楚不过。他进一步解释说,在拆除违法建筑问题上有些法规制定时间比较早,对现有的违法现象约束力度已经不够。“比如针对群租房问题,法规中所界定的违法出租形式范围较窄,没有将日益增多的上下铺按床位出租或者用于员工宿舍的行为列入‘违法出租’整治。有的法规虽明确规定了禁止‘打隔断’,但却还存在着‘挂拉帘’等违法出租形式。”
“调控人口还需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相协调发展”、“对违法建筑和用户的公共服务可以考虑限量供应或者提高经营成本”、“对疏解出去的人口加强配套支持”……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长友表示,海淀区是北京的中心城区,但还有农村,各种业态混合,在疏解人口中很有典型性。“大城市病”跟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人口管理是重要一环,政协调研人口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实践,就是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据北京市政协社法委主任吴玉华介绍,针对人口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课题,北京市政协已先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北京市人口疏解整体情况,此次调研是从具有典型性区域层面调研人口疏解的进程和难点,后续调研组还将到最基层的村和街道去实地考察,从被疏解人员的角度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以扎实调研和了解的真实情况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人口调控 北京市政协 非首都功能 人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