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病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病逝

【独家】不舍梅葆玖 难舍老朋友

2016年04月25日 17:06 | 作者:付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付裕)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经多方抢救无效,今天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梅葆玖先生1934年3月29日出生于上海思南路梅宅,祖籍江苏泰州。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

2015年,梅葆玖先生获第15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大奖。2016年3月29日是梅葆玖先生82岁的生日,2天后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4月25日终告不治,离开了他的家人与朋友,离开了他一生酷爱的京剧表演艺术。祈祷梅先生一路走好。

京剧一定要姓“京”

梅葆玖先生是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的老朋友,他在生前曾积极支持人民政协报、网发展,做客人民政协网演播厅,参与人民政协报社组织的活动,鼓励人民政协报社全体同仁为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多做贡献。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梅葆玖先生积极建言献策,并曾多次提交关于重视京剧流派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提案。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梅葆玖先生的提案依旧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他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而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要重视京剧剧目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个月前的2016年1月25日,全国政协京昆室成立30周年专题座谈会上,梅葆玖先生及京昆室委员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当时,梅葆玖先生说:“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戏台上下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我虽已年过八旬,但我仍要竭尽所能,继承我父亲梅兰芳的精神,多做一些事情。”

174056_500x500

全国政协京昆室成立30年座谈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京昆室副主任梅葆玖委员发言。人民政协网记者 田福良 摄

2015年8月7日,人民政协网举办“国粹的力量——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专题访谈暨座谈”,梅葆玖先生与全国政协委员及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应邀出席活动。梅葆玖先生在座谈会上曾表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更早之前,梅葆玖先生曾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源,京剧一定姓“京”。他认为,京剧要创新,首先要很好地继承。“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一直不忘继承,学了很多戏。正因为有这些戏做基础,他才能在京剧这条大路上一直不断创新。”梅葆玖先生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切现代手段都是为正统京剧服务的,京剧的“根”是不能变的,华丽服装、舞台景致、立体音效、三维影像,这些都可以用上,但都得为京剧的主题内容服务,不能让这些手段把京剧的内容淹没了。

编辑:巩盼东

01 02

关键词:梅葆玖逝世 不舍梅葆玖 难舍老朋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