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窦桂梅:呼唤教育里的工匠精神
——五四青年节之际与教师共勉
家长们呢?部分不能“适才扬性”,有的把问题推给学校,把责任推给教师。孩子的职业与未来是自己遗憾的补充或是自己面子的遮羞布,明明孩子不适合做研究,宁可花大价钱也要去所谓名牌学校,自己的孩子若读职业学校,就在邻舍或单位抬不起头来。我的家乡,木匠、瓦匠已经消失,剩下的不是兼做小生意,就是到城里打工,人的活法和生存的目的只有一个———挣钱。由于看重工匠的人少了,当下的家长们更愿意花钱花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英语、奥数培训班,却很少有家长让子女“发展自己的兴趣”,哪怕凝神静气、专注专心地习得“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如果说五四精神推崇的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话,那么实施的途径需要理性来落地,需要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相爱互助的、持恒而愉快的、全社会的统一体。总之一句话:呼唤工匠精神。身为教育者,我们应再次呼唤教育的工匠精神。究竟教育的工匠精神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样,我想说:先匠气十足,再神气十足;先低头奋斗,再抬头看天。
小学课本《画鸡蛋》一文里,达·芬奇正是在一次次重复画鸡蛋的过程中成为大师;清华附小成志榜样校友余其宗,一针针缝制一双又一双特制皮鞋,享誉海内外……他们继承了古人“庖丁解牛”的技艺,创新也只是“唯手熟耳”的结果。如果新生代教师没有“工匠精神”这般对本职工作的扎根与专注,想在创新求异之路上走远,无异于痴人说梦。
无论何时,向历史的家国情怀、忠贞不贰致敬,向过去人们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的品质鞠躬。在实践中,我们努力通过学生六年“新常态的生活”,一日复一日,2000多个日日夜夜,涵养,涵养,再涵养,渐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就“1+X课程”目标之一的“一手好汉字”来说,学校要求学生读书习字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鼻尖一寸远。针对写字的具体姿势,为了便于儿童记忆,我们还编辑成为顺口溜:“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跟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每学期期末要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情况进行分项考核。
作为过来人,青年节之际,有几句话我特别想与更多年轻的教师共勉。
坚持追求不懈与精益求精,有目标追求,形成治学或为师的信念。工工整整板书,全心全意备课,一心一意沉潜钻研,耐得住寂寞,形成内在的确定性后,就会自觉自愿,不讲条件,最终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某一领域上独特建树,你的生命样态就会与事业的信仰和谐统一。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在这个被裹挟着前行,充满太多无奈又快得来不及眨眼的时代,拜托年轻的你们,不妨先站定一下,回头望望,当下想想,重拾教育过去的那些好,也许会让你走得更稳定,更坚定……
(作者系清华附小校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窦桂梅 清华附小 教育 工匠精神 五四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