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五四青年节重读鲁迅:只研朱墨作春山
谈及“五四运动”,自然离不开《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也离不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四卷五号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也是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到1921年8月1日九卷四号止,鲁迅在《新青年》上共发表作品50余篇,包括小说5篇,随感录27则,新诗6首。特别是《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5篇小说,完全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巨匠”的地位。可以说,《新青年》是鲁迅第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也是他彷徨无助时屡屡念及的精神家园。
今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也是先生去世80年。我们将以品读经典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重读他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遗产。
——编者
五四青年节重读鲁迅:只研朱墨作春山
晚清以来,所有的文学潮流与思想运动都借报刊聚集队伍并展现风采。也是从那时开始,报刊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文献来阅读,时代的潮起潮落清晰可寻。经过维新时期400多种报刊的洗涤、新式教育的推广,到民国初年,每400人中已有一人可以读报,而新的知识分子阶层也逐渐形成并成为报刊的主力。
《新青年》的诞生,正逢其时。
一
《新青年》是名副其实的同人报刊,“所有撰译,悉由编辑部同人共同担任,不另购稿。”“不用付主编费及作者稿酬。”而它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大批一流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本志执笔诸君,皆一时名彦”并非虚言。从第六卷开始,《新青年》成立了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组成的编委会,轮流主编。李大钊可以编发马克思主义专辑,胡适可以刊发易卜生专号,看起来每个人各唱各的调,但其实也有统一的主张与立场,那就是陈独秀提倡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科学与民主,是《新青年》同人所拥护的“共同的旗帜”。
1917年8月9日,钱玄同首次登门拜访了周氏兄弟,竭力怂恿他们给《新青年》写文章。而那时的鲁迅已告别了自己新鲜活泼的青年时代,“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于是才有了他与钱玄同的关于铁屋子的争辩: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来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了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与其说鲁迅被钱玄同“不能说决没有”的希望说动了心,不如说鲁迅自己依然怀有政治抱负与文学理想。“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五四青年节 鲁迅 五四运动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