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有本书印了5亿册 你肯定看过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题:有本书印了5亿册,你肯定看过
新华社记者白旭、魏梦佳
中国每个识字的人都看过此书,有没有?
自从第一版1953年问世以来直到去年7月,《新华字典》全球发行量共达5.67亿本。
上个月,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宣布,《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有中文书的地方,就有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的字典,至今出了11版。中国人和世界各地学习中文的人几乎都用过这本和手一般大小的工具书。
“有中文书的地方,就有《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主任余桂林说。
建国之初,为了规范汉语的使用和消除文盲,中国出版了这本字典。“那个时候字典里面有很多插图,方便识字不多的人理解其中的内容。”余桂林说。
时代变迁,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中,新华字典也不断嬗变,而且大约五到七年就要修订一次。
《新华字典》收字变化折射中国社会变迁
十一版中,不断有新的字和词被加进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字典收录了8000多个汉字,而到了第十一版,收录汉字的数量增加到了13000个。2011年第十一版就增加了“拜拜”的“拜”、“啫喱”的“啫”等新的字头。一些网络用语也逐渐被吸纳进来。第十一版中出现了“晒”、“奴”和“门”等字在网络上的用法。比如“晒”的解释是“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例如“晒工资”;“奴”的解释是“为了支付贷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例如“房奴”;“门”的解释是“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例如“学历门”。
每次修订不仅要反复推敲,甚至会引发争议。
2008年出版的《品牌之道:商务印书馆》一书中写道,1971年的版本在修订时正逢中国文革“破四旧”,修订小组的第一稿中删去了被认为有“封建色彩”的“陛下”、“太监”等词。周恩来总理看到送审稿时表示,这些词不应该被删去。
书中说,周恩来总理提出,不能认为‘陛下’等都不能进字典。“字典是工具书,有它的特点,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不能主观,有些知识还是需要的;人民要了解历史,历史上的一些事物应该介绍的,不要回避。”他说。
例词的添加和删除,都免不了有争议。比如有时代特色的“人民公社”等。虽然《新华字典》已不见其踪,但一部分人认为“人民公社”客观存在,是历史的表征,这个词条有存在的必要。在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此前被删除的“人民公社”一词再次被收录。
为了准确解释一些新出现的事物,编辑还需要做很多调研。
1998年修订本新增加的字头中,有一个“焗”字。当时百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因此为头发做焗油成了一种时尚。
“可是怎么解释这个字大家没有把握。”余桂林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位叫贾采珠的编辑先后两次到理发店去请教,自己还体验了两次焗油,才算把这事儿弄清楚。
在现在字典的254页,“焗油”是这样定义的:“一种染发、养发、护发方法。在头发上抹油后,用特制机具蒸汽加热,待冷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中,中国的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动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有读者建议,关于动物的词条中要对体现保护意识。
在第十版的修订中,一些动物名称比如“狍”在用字解释中,“肉可以吃,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这样的字眼被删去了,增加了这些动物作为“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