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如“实”“道”来

——记北京市政协委员郑实

2016年05月17日 09:16 | 作者:王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平实”打开话题域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鲜明标签,那记者预设给郑实委员的,就是“技术派”专家。因为他的履历非常明确,而且采访初始,就径直讲解起他在政协平台上提出的关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条条建议。

不过随着话题领域渐宽,他显示出了更丰富的思考空间和特点。

说起小时候爱写文章,他还顺手从办公桌上的资料堆里抽出一本杂志,给记者看他的一篇关于“办公建筑”的文章。脉络清晰,文字平实,就是出自老到的写作者。“我所有的提案、建议都是自己动笔自己写,写多了就讲究,成品里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问题都不能有。”

回忆起大学生涯,他也提到一点对教育的想法,“希望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设置里能更多关注到审美教育。学社会科学的,要注重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学理工科的要加强人文素养。涉猎面广,综合能力强,大众建筑审美能力就会相应提高。不要小看这种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导建筑设计水平、创作方向的理性。”

说到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郑实觉得“这种紧贴发展的或大或小的主题协商座谈,着实对解决问题有益,完全称得上是全国政协的一个品牌”。

去年6月18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是以“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为主题。他的发言建议中,有一条是“解决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环节中的不协调现象”,这条建议也是他见过不少惨痛案例后得出的痛心领悟。“2000年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的特大火灾事故,伤亡那么惨重,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楼梯间门关闭,没有逃生通道和机会。”

建筑质量、消防设计,这些话题都事关人命,重要也沉重。大概觉察出这份沉重,郑实主动跟记者提起,“我还有个小提案,遗憾关注的人不多。”

提案确实很“小”,是让“无灯人行横道行人优先”的相关建议。“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有相关规定,但事实情况却是‘道理虽对但问题不大,公众等车流过去再走也是常态’,这看似是小事,不过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不鼓励绿色出行,更是没有强调人的生命安全高于机动车道路通行效率。”

“我开车时有个习惯,到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前,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时候行人反而不习惯了,后面的车也会催我。”郑实希望,通过增设“行人优先通过”字样标识,通过文明宣传等手段,“建立这个良好的小习惯”。

“是不是讲来讲去还是没有离开城市建设、交通规划这个‘大框框’啊。”郑实也笑起来了,他是打开了话题域,不过依然“跑不远”。

政协履职话题讲不完。郑实为作为九三学社北京市市委委员、西城区委副主委,在履职方面的工作精力一点也不少。翻开他这几年参加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各级组织的活动和撰写的调研报告列表,也是密密麻麻,仅就今年,已经列出数十条,“2016年1月8日,2016年立项选题讨论会;2月3日,2015年总结;3月1日,2016年社务工作会……”

再加上采访期间不断有工作电话和同事过来交流工作事务,郑实看来根本就是“时间不够用”的样子。谈及怎么分配工作时间的“老问题”,他的答案相当朴实——加班。

“早上七点多到办公室,晚上一般也会七点以后才离开办公室。周末也基本当做工作日来用。”郑实说,不管是本职工作还是在政协、党派履职,他都要“亲力亲为”,每一个提案,每一个建议,每一份工作总结,也很少让别人“代劳”。“不过我参加活动会有选择性,挑选自己关注的、熟悉的相关主题,这是我唯一一个‘节省精力’的办法。”

“这样的出行时间也不给北京早晚高峰‘添堵’。”说起来轻松,背后支撑的却一定是肯于付出的自我驱动。眼前的郑实,正是传说中那种“比你聪明还比你勤奋”的人。

从头到尾,郑实说的都是自己的专业、关注的话题、履职的经历,表达自己的东西其实挺少。不过细想,每一次行动每一份述说,表达时的每一种兴奋每一点遗憾,都在恰如其分构建当下一个实实在在“专业+”的他。而“实”也已成为郑实的精神气质,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找到了融入世界之“道”。

简介

郑实,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市委委员、西城区委副主委;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科技质量中心主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消防协会理事等。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郑实 北京市政协委员 求实 建筑设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