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语文版中小学教材换4成课文 课文数量减少15%

2016年05月24日 09:28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 释疑

更换40%后的内容是什么?

据介绍,此次语文版义务教材修订,重点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与之前版本相比,大约更换了40%的课文内容。

郑伟钟表示,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基本都有所改动,比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等栏目60%以上的内容都进行了修改,修改内容量远远超过40%。

在小学阶段通过遴选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质兼美、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篇目,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中学阶段重视选取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经典篇目,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在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

郑伟钟表示,小学阶段一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习古诗为主,二是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学习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三是让学生尽早接触四大名著原文,安排了五篇相关的课文。

一些和时代要求不符的课文被撤换,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下。

修订版教材保留了原教材《我能行》《月下桨声》等名篇,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

更换南京大屠杀课文原因是什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语文出版社自2013年起,对2001年审定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将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节选,课文题目为《死里逃生》,并不存在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掉的问题。

更换原因主要是张纯如所写《南京大屠杀》片段《死里逃生》,不仅写了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而且刻画了一个普通中国妇女李秀英在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暴行面前智勇双全、勇敢反抗的事迹,感人至深,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编辑:杨岚

关键词:教材 语文 课文 修订 小学教材换4成课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