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朱光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份额

2016年05月24日 13:50 | 作者:朱光耀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过去几个月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先是由3.6%下调到3.4%,再进一步下调到3.2%,这一数据已经接近于2015年全球经济3.1%的实际增长率,而且这一数据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朱光耀

朱光耀

在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世界贸易组织(WTO)把2016年度全球贸易增长率下调到2.8%,与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持平。这是全球贸易增长率连续3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率,而全球贸易2.8%的增长率也大幅低于过去20年间全球贸易年均5.2%的增长率。

更具挑战的是,2015年,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率首次低于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率。由于发展中国家往往是通过贸易促进本国经济较快速度发展,所以全球贸易的这一新的特点值得高度警惕。

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在对外贸易上做更大努力,包括推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一定要保持住当前的发展势头,保持住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所占份额。今年,我们要通过企业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保持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要通过供结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提高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信用,用质量来保障在全球市场中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客观地说,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包括美国、欧盟等在内的西方主要经济体,已从过去“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政策立场倒退到相对孤立主义的倾向。而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以扩大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货币政策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走出危机主要靠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利率降为零时,发达国家通过进一步印发钞票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流通性以促进经济复苏。但是近7年以来,这一政策走到尽头。单纯依靠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利率降成负利率也解决不了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所以,各国要运用结构性改革政策,而且一些财政政策有空间的国家,要适度增加财政赤字,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这也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协同发力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将发挥G20(即“20国集团”)主席国的领导力,在国内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客观而言,改革本身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调整的过程当中确实也要面对需要克服的难题。

当前,货币政策方面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依靠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走不通;另一方面,美联储利率正常化带来的流动性紧缩又对全球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包括对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货币的汇率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近来,有迹象显示美联储有可能在6月份再次提高利率,虽然提息幅度很小,但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这表明当前市场较为敏感,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何调整,对市场信心影响较大。正是由于市场高度的敏感性,市场波动程度往往超过经济基本面的表现,或者说市场波动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基本面。因此,稳定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也成为G20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考虑。而在这个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就变得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要看到,今年,新兴经济体面临着较大困难。在IMF的最新预测中,俄罗斯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了0.8个百分点,由此前的-1%被进一步下调到-1.8%。巴西2016年度经济增长预期也由此前的-3.5%被进一步下调至-3.8%。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和巴西是金砖国家中的两个重要国家,而且是全球的重要原材料生产国和供应国,其所面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自身经济结构方面的不合理。所以,结构性改革对这些国家同样非常重要。近期,原油和铁矿石的价格不断下降,现在虽然有所稳定但未来情况仍很难预测。所以,单一的经济结构,只靠原油出口、矿石出口,不利于一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即使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国际经济的大框架下,有关产品价格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其经济就将面临巨大压力。

基于以上情况,中国在充分认识风险,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要抓住机遇,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只有让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影响力。不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怎么演变,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如何推进G20进程,确保全球经济沿着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轨道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朱光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制造 全球市场份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