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

创新驱动路线图释放了哪些激励信号?

2016年05月31日 11:08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双轮驱动机遇:中国创造接轨海外

“双轮驱动”是《纲要》中备受关注的内容,被视为“能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双轮驱动”,就是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在陈劲看来,加强产学研链条式贯通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形成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营造更为包容的容错氛围等,都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两院院士路甬祥指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需要完成体制和理念等方面的突破,还要有一个适合转移转化的利益分享机制,比如股权期权激励机制等,现在出台的《纲要》已经有了相关的新的考虑。

陈劲还观察到,“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品牌战略”已被写进《纲要》的战略保障范畴。陈劲认为,中国之前存在模仿和“山寨”现象,而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将改变这种局面,并进一步推动中国创造与海外市场融洽接轨。

“加强对原创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是在营造更有安全感的创新创业环境。”海归创业者、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凡对此深有感触,他对本报分析表示,“创新环境并不仅仅意味着提供孵化器让初创公司有空间办公,而是要能够让创新创业团队真正感受到创新本身是一个很享受、很愿意为之付出的过程,这也是激励创新的一种方式。”陆凡说。

今年4月,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双轮电动汽车“推背”概念车亮相北京车展,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推背’概念车刚上车展的时候,相关领导告诉我们,如果是在5年或者10年前,一款还未经过市场检验的颠覆性汽车形态,根本是不会被允许进入展区的。”对此,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凌云向本报表示,“现在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心态比以前提高很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容错纠错机制也在逐步形成。”

“中国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大环境,”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副研究员罗德·瓦伊对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需要教育体系允许更多的质疑精神,鼓励解放思想,鼓励提出问题,为保护创业财富提供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文认为,只要企业家不违反法律或者欺骗消费者,中国社会现在允许并欢迎试验和犯错。“这个时代——属于中国创业者的时代,正带来中国悠久历史上具有真正开创性的时期。”

产业创新机遇:新兴业态潜力无限

“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是《纲要》中的首要战略任务。

这份《纲要》中,具体明确了包括信息、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生态环保、海洋和空间、新型城镇化、人口健康、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专家认为,这些领域将成为今后中国进行产业创新的重点,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在这些领域的创新创业机遇,值得海内外相关业界的高度关注。

“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走出国门,比如高铁技术、水电技术、核电技术等,”陈劲分析说,“这些都属于工程科技,接下来我们就主要是要实现高新技术的领先。”

“未来如果仅仅停留在生产制造、能源消耗这样的层面,将很难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根据自身的创业经历,陆凡对本报表示,“信息技术产业、数字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将会迎来创新创业的发展浪潮。”他认为,这些产业并不只是简单的自身发展,还会作用于国防军工、智能制造、日常生活等多个层面,带来全方位的新进步和新体验。据了解,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增强现实领域的创业者,陆凡和他的团队已经成为中国在这一前沿领域的领先代表。

“在人类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行’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非常可观,”据祝凌云判断,“轻型化、小型化、现代化将引领出行领域的发展前景。”祝凌云说。

“互联网、智能设备和社交媒体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核心部分,这为创新者和企业家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为中国带来了创新和市场潜力。

“在产业创新之外,《纲要》还特别强调了原始创新,这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国际竞争力,”陈劲告诉本报,“原始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理念创新,这对于中国从创新的‘跟随者’变为‘引领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

编辑:吴静怡

01 02 03

关键词:创新驱动 中国 双创 激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