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协商会筹备工作综述
各有侧重紧密配合
“双创”是篇大文章,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很多,既要关注普遍的、共性的困难,也要关注特殊的、个别的问题。经济委员会联合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并吸收部分对此有研究的委员,组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组开展深入调研。同时,考虑到金融问题的专业性,成立了“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创新创业”专题组,专门就金融业如何更好支持“双创”进行研究。此外,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与推动科技创新及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题调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开展了“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推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专题调研,办公厅组织“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特邀常委视察,也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提出,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而高校的最大优势正是人才。高校如何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如何激发现有科研人员创造力,将影响“双创”的宽度和深度。在浙江、辽宁、山东等省的调研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与推动科技创新及科技型企业发展”联合调研组发现,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双创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借“双创”之势,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掀起人才培养的深刻革命,已迫在眉睫。建议在具体举措上支持教师到校外工作、研究、实践,推进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改革,加大对学生实验、实训、实践平台投入,构建“师徒创新圈”,让学生带着导师的科研成果去创业。
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释放问题也是个问题,政策碎片化,未能落地落实落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心有余悸;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使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对高校管得过多过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政策方面,应鼓励高校教师从事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工作;评估方面,改变对教师和科研人员评估中以发表论文为导向的片面做法,制定岗位聘任、考核评价和薪酬奖励制度;规则方面,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管理细则,从事创新研发活动也计入相应的科研工作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表示。
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问题还存有疑虑。有观点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可能大量复制,甚至可遇而不可求。大学生既缺少经验,又缺少资本,创业成功的概率很低,还是应该把最主要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过早地创业有些舍本求末。而让每所大学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专业,更是没有这样的必要。带着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率领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来到素有创业基因的江苏,就“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开展视察调研。从南京到常州,从无锡到苏州,视察团深入创业园、科教城、创新工场、众创空间,考察了4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并与有关部门、产业园区和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大学生、创业导师代表等200余人座谈,坚持“问题导向”,在倾听与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顺应了时代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是创造精神的一次引领与更新。大学生创业的规律值得认真研究,创业经验应该推广,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多发挥团队优势,鼓励合作创业。
为广泛了解情况,经济委员会还委托了国务院批准的创新型试点省份江苏、安徽、重庆等省市政协开展协同调研。这一系列工作,共同为本次专题协商会奠定了扎实的调研基础。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协商会 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