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

创新,要踩准节拍

2016年05月31日 10:46 | 作者:路琳娜 庄永明 严力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走出重新“挖井”的思维

浙江嘉兴 庄永明

某地创新联系服务群众举措,推出“拉家常”活动,要求干部夜访农户,访民情、问民需、办实事,得到不少群众认可与欢迎。没想到施行不过一年,就没了下文,之后下发的政策文件中,也找不到相关表述。一问才知道,“首创”的领导调离了,新任领导不提这茬,各单位也没了继续执行的动力。

一些好的政策创新“寿命不长”,原因就在于它总是“跟着领导任期走”。这就好比挖井,每个人都青睐自己挖的那一口,投入不少,一旦换人就另起炉灶,也不管原来挖的水井还能不能用。从某个时期看,政策需要有新意有效果,但如果哪一口井都挖不深,就会消耗许多行政资源。

创新能推动历史的前进,也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但正确的道路是,汲取前人所做的成果,然后再往前走。创新的过程,不仅是发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还要坚持把新路子走通。挖井三千,不如一口见水。创新开了好头,还得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勇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很难真正长久地造福社会。

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

北京海淀 严 力

一项新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提高社会生产生活效率。若是需要使用者去适应它,说明创新尚未完全到位。

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社会共识作支撑,但是创新的短板,不能靠意识来弥补,否则就难以抵达成熟的境界,甚至容易沦为噱头。近年来,电动汽车开始从实验室进入寻常百姓家,销量也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增长。但一些汽车制造企业过度宣传新研制的车辆采用了多少种新技术,添加了多少种智能设备,而实际续航里程短、车载电池电量衰减过快、智能设备华而不实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和优化,用户体验也没有足够的改善,不过是以技术创新的名义赚取眼球,反而降低了新技术的支持度。

这并非否定那些尚未成熟的技术,而是说技术应用要与社会效率相匹配,才能增进社会的整体福祉。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得来的研究成果,最终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换个口味而已。即便是那些拥有良好初衷的创新,也要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编辑:吴静怡

01 02

关键词:双创 价值 技术创新 大家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