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孙毓敏:生命在昂扬中高歌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让我上戏校,全家人都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我没有权利偷懒,我要争气,我要奋斗,要学出个样儿来,这样才对得起苦命的妈妈,才能改变我家的穷日子。从进戏校第二天,我就是第一个到校练功的学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每天不到五点钟就起床,去赶五点二十的头班公交车。学校每学期期末,学过的戏都要彩排,考试评分。每次考试,我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全得五分,不许得四分。记得有一次基本功测验,我得了四分,我就罚自己三天不准吃饭,到了第三天,我已经饿得全身一点儿劲没有了,但还要求自己坚持上课、练功,当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是:“谁让你得了四分,你不配吃饭!”戏校要求学生中午必须午休,但是我从来不睡。有时老师逼着睡,我就假装睡一会儿,然后借口上厕所,一拐弯就去教室看书、抄戏词。
很多人问过我,成为今天的我,除了家境给我的压力,还有什么,让我能在人生的不幸遭遇中,始终昂扬着走下来?我想除了家境的压力、母亲的影响,还有我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朋友,就是书籍。唱戏和看书,是我人生中的两大乐趣。“文革”中我因遭遇不堪忍受的耻辱,一时冲动轻率地跳楼,造成瘫痪在床。但正是书本中的力量,让我对生命仍抱有希望和愿想。那些日子,法国作家伏尔泰在《抗争与幽默并存》中的一句话支撑我坚信:自己只要还活着,哪怕最终像大夫判决的,永远站不起了,我的人生还可能有价值。我当时想,只要我能活下来,我可以去电台录节目,教票友们唱戏,我可以编唱腔……伏尔泰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当这位文学大家给我的希望之火在我心里炽烈地燃烧起来时,我似乎忘却了悲哀与烦恼。在医院卧床的那两个月里,我把在医院里能找到的书都读了,《外科学》、《内科学》、《小儿科学》,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译本,我都不放过,把时间塞得满满的,想让自己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避免胡思乱想。后来恢复治疗的三年里,我又靠着保尔、无脚飞将军这些文学英雄形象的鞭策,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支撑,站了起来,基本能和正常人一样走路了。
1979年,我调回北京,分配到北京京剧院三团,重新回到舞台,并成为台柱子。虽然因为我毕竟是脊椎严重受损的人,站时间久了,从脚心会钻心地涌上疼痛感,但是我坚持每年演出120场到160场,连续几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没有回过一次戏。别人嗓子哑了,我替着演,同事们为此喊我“铁嗓钢喉”。
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龙女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为了获得永不磨灭的灵魂,喝下巫婆熬制的苦药。当她的尾鳍变成两条腿的时候,像利刃劈开一样地疼痛。但是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举起一双美丽的、白嫩的手,用脚尖站着,在地板上跳着舞。她跳得那么优美、轻盈。我酷爱京剧艺术,它就是我心中的王子,我要为它献出自己的生命,死也要死在京剧舞台上。每每想到龙女,想到我心中的“王子”,我都得到莫大的前行力量:我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从小成长的艰苦环境、多舛的命运,磨炼了我的意志、增长了我的勇气。人生活在顺境中也好逆境中也罢,我想最重要的是找到想干事的那份冲劲儿,对一份事业的挚爱。“我要奋斗到最后一分钟”这是我每天醒来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愿望。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对人生际遇充满乐观、对自我内在力量的自信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我一生前行的力量源泉。(孙毓敏 口述 记者修菁 整理)
孙毓敏简介:
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先生创立的荀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北京戏曲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曾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社会荣誉。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孙毓敏 信念 京剧 学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