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道
探寻破解秸秆禁烧窘境的正确之道
对农民来说“划算不划算”
“‘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在全国政协“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尚勋武看来,“秸秆综合利用,也一定要考虑招工难的问题,考虑到现在在家务农的,多是老人。”
6月1日,调研组在山东菏泽鄄城县调研,走近鼓楼供销社,远远就看到红色大标语,“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几位委员纷纷表示:“这个理念好,现在农村最缺的就是劳动力了。”
调研组成员跟着供销社负责人走进室内,负责人的介绍也正印证了大家的想法——
供销社正是在农业生产服务中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系列化服务破解农村劳动力少的困境。
在供销社,大家看到了先进的喷洒农药的先进“无人机”,纷纷驻足观察,“这个一台多少钱?为农民喷洒一亩地多少钱?一天能喷洒多少?”温香彩委员、陈义龙教授围着供销社技术人员“一通问”。得知一亩地需要5到7元钱,尚勋武常委说“很值得”,“现在凡是能在农村节省人力的,都合理。”
据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供销社托管土地2万余亩,购置智能配肥及终端服务一体机1套,专用秸秆打捆机4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122人。“把秸秆捡拾打捆销售的话,每亩地收割服务费多少?给农民打工一天收多少钱?”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罗平飞和江利平委员关心的,也是对农民来说“划算不划算”。
当天上午,调研组还去到该县红船镇农业服务中心,见到先进的电子智能指导中心,用“农技宝”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在指导综合开发利用秸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过,最吸引调研组成员注意的,是一位利用秸秆做营养袋生产木耳的农民。
“木耳的营养袋除了玉米芯还有什么?成本主要来自哪方面?湿木耳跟干木耳一斤差价多少?从农业服务中心得到的是哪些信息和服务?……”杨健常委和其他几位调研组成员也有颇多疑问,等着农民一一解答。
供销社、农业服务中心的“为农民打工”理念值得肯定,也一定程度解决了“劳动力荒”的问题。但还有什么对接不畅的?在农技服务,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还有什么困难?是不是真正能解决农民的疑虑?农民有没有真正获益?……调研组成员们知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提问,是为了真正理解农民群众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把问题问到田地里,把问题问到农民身上,才能找到破解秸秆禁烧窘境的正确之道。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禁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