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故宫修缮 大国工匠
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古典家具保护修复
“八大作”
古建“八大作”是指瓦作、土作、石作、木作、彩画作、油漆作、搭材作、裱糊作。李永革就是从事“八大作”工艺的大木匠。
故宫的角楼,无疑是紫禁城的象征。参加过角楼修缮,那是木工最大的谈资。
1981年,故宫维修东南角楼,已是木工组组长的李永革主动报名。正是这次修缮,让李永革真正接触到了官式建筑中重要的构件——斗拱。
斗拱是中国木建筑结构特有的形制,是较大的建筑物柱子和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可以将支出来的屋檐的重量先转移到额枋上再到柱子上。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纷繁复杂的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故宫的建筑规矩多,无处不体现规矩。”李永革说。斗拱更是木构件里的规矩王,尺寸多、讲究多。一般人刚接触时,会被“蚂蚱头”、“霸王拳”和“麻叶头”之类的说法弄得晕头转向。
紫禁城虽然已经建成了600年,但今天的工匠们建造和修缮古建筑时沿用的仍然是古人的技艺。古老的建筑技艺延续着这座庞大建筑群的生命力。
去过故宫大修施工现场的人都知道,那里绝没有巨大的吊车、机器的轰鸣,只有工人在木架间穿梭,搭木、瓦瓦、上漆、彩绘,进行着最原始的手工劳作。每一个环节从选材到工艺,工匠们都力求遵循几百年前的传统。
但最是人间留不住——岁月流逝之美和残酷正在于此。
传统技艺凋零消逝———李永革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各个不同的工种也在变异甚至消失。”李永革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大作”受到了各种现代化的冲击,各个传统工种日渐退化,再加上古建营造传统制度的断裂,“八大作”更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传承危机,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比如搭材作,过去用木材,现在用钢管了,过去用麻绳捆,现在改螺丝了。裱糊作,过去老百姓都要裱糊房子的时候,这个工种很发达,现在即便故宫里也少有这一行的工匠了。
如今的古建“八大作”里,保留下来的核心只剩下木作、瓦作和油漆彩画这组“铁三角”。李永革只能把每一次故宫里的修缮,当成一种向着古典致敬的仪式。
“古建修缮是一辈子学习的事儿,每次都有没见过的东西。”这是李永革从事40年古建营造的感悟,这也是他在花甲之年仍然不愿放慢工作节奏的原因。全国有多少古建筑,他数不清,但他知道每一处古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他看来,它们是凝固的历史,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记忆。“所以修复、还原古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认识、了解、提升我们自己。”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故宫 保护 工匠 传承 故宫十老 八大作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