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千件养心殿文物挪窝儿修复
相关新闻
故宫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地下,一处明永乐时期的宫墙被挖出来了。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当年修宫墙工匠的脚窝也一同被发现。
与以前故宫找到的两处遗址——去年在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永乐时期大型宫殿遗址和今年在隆宗门区域发现的元代遗址一样,这次发掘也是为了配合基建勘探。
新发现的遗址坑东西宽2.5米、南北长5.4米,坑内碎砖石组成的分层界限明显。单霁翔介绍,这处墙体与去年发现的永乐时期大殿相距约60米。两处基址一致,可以判定墙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
这处遗存将“亮”起来。故宫计划在此设置玻璃罩板,坑内装灯,方便参观。另外两处遗址也将开放。其中永乐大殿遗址为主展区,设出土文物展示等空间,游客还可以“体验”考古;元代遗存可观赏度差,且发掘面积较小,因此将开辟为专家开放区。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专家现场勘察后还认为,此处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后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线古高梁河道的自然遗存。“这说明紫禁城最初是一片半沼泽区,工匠在此建立大规模宫殿群,精工细作,才留下了这些‘万年工程’的痕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该处遗迹对研究北京城市变迁、紫禁城“前世今生”、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些遗存也是地铁不适宜下穿故宫的原因。
“东宫”有望首次开放
位于故宫内廷东路南端的毓庆宫建筑群本月将完成修缮,预计一年后这座皇太子宫有望首次对外开放。
毓庆宫为清康熙十八年在明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原为皇太子宫,而后光绪、宣统等皇帝曾在此处读书。近百年来,这里多空置或作为库房使用。
这里上次大修要追溯到1953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宫殿各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屋面瓦件脱灰、松动,局部甚至有漏雨现象。本月30日,历时742天的文物主体大修将完成。预计一年后,毓庆宫建筑内的“装修”将完成。这里将实现近百年来首次对公众开放。预计开放会限制客流,瞬时参观人数不超过200人。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养心殿文物 修复 挪窝儿 垂帘听政 光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