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教养,不应再被忽视的文明素养
说起教养,想起一位朋友讲述其亲历的一件事情:几年前,她乘国际航班时,身旁坐着个八九岁的德国男孩儿。飞机到达目的地停泊后,朋友习惯性地将身上盖的毯子往座位上一放,准备下飞机,但旁边的男孩儿却将自己用的毯子十分整齐地叠起来,放进之前装毯子的塑料袋里,然后塞进前面的靠背。男孩子的行为让朋友感到很惭愧,她赶忙将毯子重新拿起,也像那男孩子一样认真地叠起来。但前后叠了3遍,却总不及男孩儿叠得整齐。朋友说,这是她此生感到最自惭形秽的事情之一。对德国男孩那看起来自然而然的行为,朋友感叹:这就是教养!
国人教养缺失问题常会凸显出来,并为人诟病。可悲的是,许多人并不自知。因为“教养”在我们这里,是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词儿。
其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养本是极受重视的,知书达理之人也备受推崇。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启蒙读物中,许多内容都是教人如何修身养性、待人接物、习得规矩、养成好习惯的,《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弟子规》中讲到的行为规范细致到“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但不知从何时起,“教养”一词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知书达理之人也不再受推崇,优雅、儒雅、文雅被粗俗、粗暴、粗鄙所取代;谦逊、谦和、谦恭为傲气、霸气、牛气乃至流气、匪气所取代;在一些人身上,浩然之气日少,奴颜媚骨日增;在公共场所,路人间因一点儿小事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之事时常发生;在官场上,唯我独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者大有人在;在日常生活中,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随意插队,在禁烟场所吸烟、上车时不知先下后上等行为比比皆是;在网络媒体上,污言秽语充斥,一些不雅之词竟成流行语……
是到了重提“教养”、重视教养的时候了。有教养的公民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有人说,“教养是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的确,教养是文明结晶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它是发于内而形于外的。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人,是衣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做事有分寸的人,是有爱心、有品位、有尊严、知感恩、懂规矩、讲节制、能慎独、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是正派、真诚、温文尔雅、善解人意、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光明磊落的人。一个人的教养来自其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及其经历,是潜移默化地熏陶出来、日积月累地习养而成的。
今天我们开展“你我眼中的教养”的讨论,就是希望人们重视教养缺失这一问题,重补教养这一课。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教养 文明素养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