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在旅游热度不断攀升的今天,我国大城市中有30%的老人曾经先后出游,曾有学者预测:在未来30年间,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老年旅游将会好戏连台,前景灿烂。然而,也总是有黑心旅游商家设计各种骗局,如有出境游项目用低价团费吸引老人参团,再在旅游过程中欺骗或强迫老人消费等。
理财也是老人容易掉入的一大“陷阱”。据媒体报道,去年4月,一家公司号称在辽宁投资寺庙复建和墓葬项目,给出2%的月回报率吸引投资。南京不少老人参与,但到今年春节过后,这家公司便人去楼空,50多位老人被骗了300多万元。
骗子的手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针对老人反应较为迟钝、容易轻信对方、个别人有封建迷信思想、或贪心、滥发善心等弱点,骗取钱物。虽然老年人有这些弱点不假,但这就能构成行骗的理由吗?
自信“社会经验丰富”儿女劝也不听
6月11日,据东方网报道,河南洛阳一商场举行年中庆活动,凡参与者可在指定位置,领取有限数量的手纸礼券,每张礼卷限领手纸一包。
现场参与活动的大多是50岁至70岁的大妈大爷。老人们为领礼券,提前4小时就候在领券处,更有甚者直接带着干粮排队。为领到更多的礼券,一些大爷大妈们还会多次来回排队领取,现场甚至出现混乱状态,最多者领到了十几包手纸。
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超市商场促销,早早来排队的,都是大爷大妈,他们不怕风吹雨洒、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买回家的,却往往是此并不急用甚至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小编相信,绝大多数排队的大爷大妈家里都不缺那点手纸或代金券,但碰上这样的“好事儿”,他们还是愿意来凑热闹,这一方面是他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来,节俭的日子过惯了,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晚年生活很寂寞,排着队聊着天,也算是让生活有点“乐子”。
很多人一听到“老人寂寞”这样的话题就会习惯性地谴责:他们的子女去哪了?其实不是每个受骗上当的老人背后都有不管他们的子女。恰恰相反,很多做子女的都态度坚决地拦着父母买什么保健品、抢什么大促销。但是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电视理财、电话“中奖”、“神药”推销时,老人们常常深陷其中,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而对儿女们的劝说也不管不顾。
2013年,北京110就曾接到一通感谢电话。当时,年近80岁的白大爷在接到冒充警察的电信诈骗电话,对方称老人当年工作时犯的错误现在被查出来了,需要处理,并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不断拨打电话恐吓老人。老人“蒙了”,执意要向对方汇钱“铲事儿”,还向对方提供了相关的个人信息以及银行卡信息,儿女百般劝说无济于事,最终只好求助民警。直到民警上门,白大爷仍在与对方通话。民警当即接过电话表明身份,骗子马上被吓得挂断电话。民警耐心劝解,又举出诸多发生在身边的鲜活实例和受害人的惨痛教训,白大爷才明白自己险些受骗。事后,白大爷的儿女通过110表达了对警察蜀黍的感谢。
另据《千山晚报》报道,有市民反映,家中老人热衷于听讲座,还花费数万元买所谓的“保健品”,其成分只山楂、葡萄干等,功能仅为“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睡眠”之类。儿女认清老人受骗的事实,让老人把保健品退了,老人不但坚决不同意,还在家里掀起“风波”。老人认为自己已经80岁了,社会经验丰富,又是高级知识分子,辨别真伪的能力肯定比后辈强。“花钱不要紧,可那些多是假药,明显欺骗老年人。”家中儿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人买药”已经成了周围很多人的“心病”,干着急没办法。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