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能包管一切的三峡大坝能防多大洪水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1998年长江洪灾之后建成的三峡大坝因此备受关注,人们期望它能够承担起固若金汤的防洪大任。
但澎湃新闻日前专访长期研究三峡工程与长江防洪问题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时,他认为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没那么强。6月7日,长江防总办公室副主任陈敏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也表示:三峡工程现有的防洪库容,相对于巨大的超额洪量仍显不足,“长江防洪并不是高枕无忧”。
回看这些年关于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报道,可谓直线下降。2003年6月1日,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2007年5月8日,题为《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2008年10月21日,题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10年7月20日,题为《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内文称“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从“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包管一切”,到“能力没那么强”,落差之大,令人惊诧,公众爆棚的信心迅速消融,质疑陡然增加:到底哪一种说法更真实?三峡大坝到底有多大的防洪能力?
其实,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2010年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上述媒体报道的“四种说法都对”:“可抵御万年一遇洪水”是指“当遭遇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大坝的主体结构不会受到影响,但其他方面可能会受影响”。“可以抵御千年一遇洪水”,是指“当千年一遇的洪水来临之际,大坝的各种运行指标都不会受到影响”。“防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大坝的拦蓄调节,能保障下游安全,让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原来的“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
据此,我们大体明白,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也就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所以,遭遇“98+”大洪水肯定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更何况,三峡大坝自蓄水以来没有经历过大洪水的考验,谁也不敢打包票。现在,理性、科学看待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可以打消公众过高的期望。
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算起,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0多年。期间有支持,也有反对和审慎的言论。虽然工程最后上马,但并不是说反对和审慎的声音没有道理,也不会因为上马和建成而消失。
新闻报道可能并没有什么事实错误,但是新闻报道选取的角度和观点,标题之制作则大有文章。对公众来说,这样的报道会让人误解三峡大坝的真实防洪能力。
理性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决策开诚布公,公众有序参与,学者理性分析,媒体客观报道。比如三峡工程,其“防洪能力论证结论中已经是明确的”,发电之有益于社会,以及大坝建设对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之破坏与影响,都应该通过权威机构公之于众,并接受公众质疑与讨论。这样,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小船才不会说翻就翻。而这又何尝不适用于其他公共事务呢。
□廖保平(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三峡大坝 三峡工程 防洪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