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北京建成166个乡情村史陈列室
新宝庄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内,展出一册册老账本。
李家坟村乡情村史陈列室,老手艺人吴同泰正向观众介绍风筝历史。
游客在参观马栏村乡情村史陈列室。
通州张家湾镇乡情村史陈列室,一名女孩走过仿制的通运桥。
延庆区大榆树镇新宝庄村乡情村史陈列室
30年老账本记录时代变迁
新宝庄村这个远郊山区不知名的小村子,连续8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2013年,村里建起延庆第一家乡情村史陈列室,而让这个陈列室与众不同的,就是那一摞摞泛黄的老账本。
得知村里要建乡情村史陈列室,在新宝庄村当了30多年会计、时年84岁的刘桂林老人,将他1949年底至1982年村内所有的会计档案捐了出来。
会计账册、户口簿、分田账、记工账、农业税账、集体养猪登记表、交粮账……一册册发黄的老账本记录着这个村庄和时代的变迁。
刘桂林在捐出账本时说道:“只盼着让小辈儿们了解咱村的历史,看看老辈儿人过去的日子是咋过的,能够勤俭持家,珍惜今天的好日子,我这些东西就没白留!”
刘桂林如今已去世,新的会计岳俊耀接过了记账的使命,一页页数字续写着新宝庄村新的故事。
种什么庄稼、挣多少工分均有账可查
五六十年前的北京农村种什么、村民吃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用品、日常开支情况怎样?如今的人们恐怕大多从老一辈人的故事中才能听到。但是,这些情况在新宝庄村都用数字准确地记录在账本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劳动要记工分。“村口一敲钟,大伙就拿着铁锹、锄头去领任务干活,有的剥棒子、种地、锄草,有的放羊、喂猪。工分挣得多,能分到的东西就多。”刘桂林的妻子李淑珍说,一个男的一天记12分,女的记8分,如果是锄草,劳动量大,男的可以记15分。
“家里钱不够花的,就向集体借钱,每年入账时,再计算好工分,把欠款抵清。”村会计岳俊耀向记者展示了一本1968年的账本,社员朱玉臣当年工分3543,年收入198.41元,不过扣除上年欠款,最后还欠村里154.75元。
那时村里都有些什么庄稼?一份作物种植清单显示,高粱、黄豆、小豆、玉米是村里的主要作物。
从账本看不同时期的收入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宝庄村隶属于察哈尔省,全村人口只有310人,人均耕地约3亩,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我们那时候吃食堂,大家把粮食交给大队,大队集体做饭。”李淑珍说。
据岳俊耀介绍,那时,村集体养的猪大都卖掉。一份1969年养猪情况表记录着如下数字:上年圈存53头,年内增加数为44头,本年减少数为60头,最后留下来37头。表里注明本年减少的猪为卖出47头,病死13头。
在新宝庄村的集体收入账本里,清楚地记载着不同时期的收入数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村粮食亩产不足200斤。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72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到2012年底,总收入达到了1164万元,人均收入14342元。
千册村级财务档案填补空白
刘桂林的女儿刘宝荣说,父亲不仅记村里的账,还记自己家里的账。“有时家里买点啥,父亲就让我记下来,他晚上再腾到他的账本上去。”对于父亲为何爱记账,刘宝荣说,父亲特别爱看历史书,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把从古到今的历史编成歌。爱历史,或许是父亲成为“记账控”的原因。
在新宝庄村乡情村史陈列室成立时,刘桂林捐赠的1000多册档案没有规范成卷,村里请来专业档案员对这些旧档案进行分选,按照年份逐一归类。
延庆档案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资料非常珍贵,是延庆第一份完整的村级财务档案,填补了档案资源的空白。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延庆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桂林的老账本对女儿还有着另一种影响。刘宝荣说,看着这些账本就想着过去的生活不容易,“父亲常对我们说,粮食是靠劳动干出来的,一分一毫都要珍惜。他80多岁了还上树剪枝,说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丢了劳动的传统,只要能动,就要劳动。”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乡情村史陈列室 北京 新型城镇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