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女子带着患病哥哥出嫁 28年来精心照料不离不弃
精心照料换来好转希望
28年来,郭晓敏一直是郭利川一家的重要家庭成员。受疾病影响他吐字困难,但在多年默契中,郭晓敏一个含混不清的“哦”或“啊”,两口子就能知道这是饿了还是渴了。
张权忠在部队工作时,郭利川是照顾哥哥的主力,洗衣、做饭、帮哥哥洗脸刮胡子。每逢张权忠休息,他就把这些活都揽了过去。日子长了,郭晓敏更愿意让张权忠来帮着刮胡子,张权忠不但不烦,还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而高兴。“男的刮胡子肯定比女的强呗!”生活琐事在郭利川嘴里都是开心事儿,她的脸上老挂着乐观的笑容。
后来,张权忠因为工作需要调到了北京。2003年前后,郭利川也带着一家人来京安家。她还记得,当时是自己一个人把130多斤的二哥背上了火车。在北京这些年,经过郭利川夫妇的精心照料,郭晓敏已经可以自己行走,虽然步履蹒跚,但这对郭利川夫妇来说,已经是特别欣慰的事儿。郭利川说,她记不得哥哥是从何时开始自己走路的,但看着他能下楼、能走出一站地,能再走回来,全家人打心眼儿里高兴,这不就是希望嘛!
家里频频“人事调动”
郭利川的家是个小三居室,一共摆着6张床。郭利川的儿子和闺女刚刚参加完高考,一间卧室的墙壁上贴着各个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还有孩子们自己的高考分数规划,写得非常详细。
与一般家庭不同的是,郭利川一家6口的卧室安排总在不停变化。最初,郭晓敏和老母亲睡一个屋,郭利川的儿子闺女睡一个屋,后来俩孩子长大了,于是女儿和郭晓敏换了位置。再过些日子,郭利川发现儿子睡觉打呼噜,担心吵到二哥,于是卧室的位置又调换了一次。“我们家老有‘人事调动’,人多嘛,很正常。”
对于郭利川的儿子和闺女来说,从来没对二舅的存在感到过不适应。他们说,家里多一口人,热闹!
在郭晓敏病情好转时,他也支支吾吾地跟张权忠说,自己想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甚至说想回老家种地。每当他有这样的想法,张权忠总是跟他说,“您就踏踏实实地养着吧,我们结婚的时候就说好了让您享福。您要是回老家,我们都得跟着走,因为咱们是不能分开的一家人。”
想带哥哥多出去走走
“孩子们该上大学了,我也有新的打算。”郭利川说,这些年自己一直忙着照顾一家子人。如今,二哥都50岁了,竟没怎么出过门,最远也就到小区边儿上走走,郭利川打算以后多带着二哥去各大公园转转。
前些日子,一家人刚刚去颐和园玩了一趟,郭晓敏特高兴。上周末,记者和郭利川一家人去了陶然亭公园,夫妇俩用轮椅推着郭晓敏,让他瞧瞧晨练、跳舞的人们,间或也扶着他站起来,在公园的步道上锻炼锻炼。
“你把那帽子再给他正正。”记者帮一家人拍全家福时,还有路人帮忙给郭晓敏摆姿势。周末的陶然亭公园游客很多,郭晓敏很少能瞅见这么热闹的场面,也没接触过这么多人。望着如织的人流和身后的家人,郭晓敏笑得更开心了。
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J168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女子带着患病哥哥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