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多少学生“被就业”?
“部分实际签了三方协议的学生也想修改”
“500多名学生‘被就业’是不准确的。”孙建安说:“实际情况是,除了部分学生因老师不合理操作被登记上就业单位,有些学生的确已经签署三方协议,但仍想考取‘铁饭碗’,于是也要求更改。这才是核心焦点问题,而不是他们所说的‘被就业’。”
学院副院长王剑波表示,在南方发达城市,“三支一扶”以及公务员考试并不热门,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到企业去工作,但甘肃等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都往“铁饭碗”的行列拥挤。“我们知行学院去年考上‘三支一扶’的才占到全校报考人数的2.7%,成功率非常低,但还有很多人要报。”
往年各个学校也都在向上级部门报告学校的就业情况,为何往年没有发生学生不能报考基层考试的情况呢?
孙建安介绍,学生有就业协议就业合同,首先交到班主任手里,由班主任交到系上,系里再上交到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学校做完就业形势审核之后,录入就业监测网。
“往年信息不公开,人社部门不知道毕业生是否已经有就业单位,看不见学信网的内容。由于今年监测网与学信网信息互通,人社部门开始核对信息,设置了门槛,所以给学校和学生来了个措手不及。”
报考被“卡”如何处理?
“大部分同学信息已更新”
孙建安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报考“三支一扶”的资格问题。学生们非常担心7月10日的考试资格审查不过,但目前还没有出现因此不能参加考试的情况,“只是学生预期可能不符合条件。”
孙建安介绍,出现问题后,省教育厅答复,学信网每月更新日期为10日、20日和30日。“目前要修改的学生需要打印一个情况说明,以避免部分同学反复要求更改。省教育厅协调后,加快了学信网的更新速度,大部分同学的信息已经得到更新。”
对此,孙建安建议提前进行“三支一扶”的考试,未考上的学生也好在毕业时选择其他就业岗位。其次,“已就业毕业生不能参考”的门槛也有待商榷。可从实际出发做一些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