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医二代”:当医生并没那么糟糕 长大后我就成你

2016年06月27日 14:05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医生不赞成孩子学医,主因并非“医患矛盾”

记者注意到,的确有一部分医生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将来“从医”,但这种考虑主要属于“生活和生存”层面,并非此前坊间流传的“医患矛盾”导致。

郭翀的母亲不赞成女儿学医,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辛苦,又不挣钱”。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在职业选择中显露无疑,郭翀说,“真不是因为什么医患矛盾,这只是偶发的问题,不是主要问题。”

周辰在高考决定报考医学专业时,也和母亲冷战了一段时间。他说,母亲不愿意他当医生最主要原因也是“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瑞金医院外科学博士毕业生许天源高考时得了高分,父母对他的专业选择产生严重分歧。担任耳鼻咽喉科医生的父亲主张他学医,作为外科护士长的母亲却极力反对,“你考分高,学个财经、土木专业多好?当医生挣得又少,人又累。”

许天源说,母亲当时因为他学医甚至难过得掉眼泪。他告诉记者,因为父母都从医,从小“放学就没人接”,别的孩子放学回家玩儿,自己只能到医院里的办公室待着,有时还要帮爸爸喂养研究鼻窦炎用的小兔子。

“无暇顾及子女教育”也是医生、护士们的一大痛。很多“吃过亏”的医生,不仅不赞成孩子从医,甚至也不希望孩子的配偶从医。

医生仍是“受人尊敬”的职业

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姜毓,父亲是山东潍坊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医生,母亲是医院血透中心的护士。父母均支持他继续从医,“虽然挣不了大钱,但这个工作受人尊重”。毕业后,他将在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工作。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姜毓留给同学的记录同学情谊的“个人信息本”上,都会在“长大后的梦想”一栏填上“当医生”。他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对医生有些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做医生产生的“职业荣誉感”。

姜毓说,很多病人刚进医院时态度很差,但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出院时都对医生表达了感激。姜毓说,他所知道的情况是,因为工作受人尊敬,“医二代”从医的比例很高,“我所在的医生大院里,90%的二代都当了医生”。

“医二代”、新疆喀什二院心内科医生吐尔洪江·瓦哈甫也因为“受人尊敬”而选择了从医。吐尔洪江说,父亲一直受人尊敬,而他本人在骨外科急诊也受到尊敬,“很多外伤急诊病人,一开始会觉得医生不重视、太冷漠,但事后都会感激、理解医生。病人一开始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有些情绪是正常的。”

编辑:王沥慷

< 0 1 0 2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