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取消老人免费乘车,这个可以有
当下中国的大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非常紧缺,把交通领域的实物补贴转化为货币补贴,是一项有利于老人,也有利于全社会的改变。
昨天是上海取消敬老卡免费的第一天。70岁以上老人可以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制度停止实施。经过媒体记者实地观察发现,公交车站及地铁上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
因为数量锐减,意味着老人的乘车需求,不是刚性的。比如,很多老人早晨高峰时期出行,或许仅仅是因为另外一个菜场的菜便宜一些,或者为了去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园锻炼。一旦乘车不再免费,老人们的这种非刚性需求就不再发生。也正因为如此,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这个政策表示了支持与赞同,呼吁自己的城市也赶快实行这个政策。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是地方政府对老人不好,社会不敬老吗?
事实往往与直觉相反。
实际上,需要强调的是,上海并不是单纯消减了老人们的这一项福利。根据上海市政府今年四月发布的《上海市关于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通知》,上海将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原本用于公共交通的敬老服务卡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则是真金白银的补贴,年龄门槛也从70周岁降至65周岁。
根据新的综合津贴制度,具有上海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综合津贴,标准按照年龄段分为五档,从65周岁一直到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600元不等的补贴。这一综合津贴制度已经从今年5月1号起实行。
所以,本质上看,并不是取消老人免费乘车制度,而是从免费乘车制度这种实物补贴,转变为了货币补贴,而且补贴更加精细化——既考虑了老年人的实际损失,也考虑到了老年人高峰与年轻人“抢座”的现状。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现金补贴比实物补贴更有效率。如果现金与实物的价值是相等的,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现金补贴更好。这是因为,人们获得现金,进行消费的时候,会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把现金用在他们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效用最大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所以,总体效用最大。相比之下,政府的实物补贴,不可能按照每一个人的需求进行,品种不会很丰富,不能完全考虑到居民的所有偏好,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很有用,对另一些则没有用。比如,出行不方便的老人,免费交通卡对他们来说就毫无用处。
在当下中国的大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非常紧缺,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期,所以,笔者认为,把交通领域的实物补贴转化为货币补贴,是一项有利于老人,也有利于全社会的改变。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上海 取消 老人免费乘车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