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重庆最后一代搬运工:两趟才挣20元 常被人看不起
原标题:重庆最后一代搬运工:两趟才挣20元 常被人看不起
搬运工在工作
搬运工在等活
一名搬运工在批发市场外
4月,一名搬运工携带货物前往停靠在长江沿岸的一艘客船。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农民工通常不愿干这种收入菲薄的辛苦活。
参考消息网6月29日报道外媒称,62岁的牛丹成可能属于最后一代流动搬运工,又叫“棒棒”。他们已经成了重庆这座城市的象征。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重庆依着高耸的山峦而建,嘉陵江在这里汇入磅礴的长江。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28日报道,这里的街头一度满是“棒棒军”的身影。“棒棒军”是当地居民对这些搬运工的称呼。现在,他们正在消失。
“下一代肯定不会扛了,”牛丹成一边说一边轻轻拍了拍他那根结实的竹扁担。这种扁担又叫棒子,这些搬运工流传甚广的绰号就来源于它们。“我们这个职业在消失。”
报道称,这类搬运工的减少,正是社会和人口变迁重塑中国经济的缩影。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而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进程也在放缓。那些农民工正在老去。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农民工通常不愿干这种收入菲薄的辛苦活,现代运输也降低了重庆对上坡下坎送货这种艰苦工作的需求。
“现在棒棒不好当,”50岁的胡祖华(音)说,他当了10年的搬运工。“有时候连饭钱都赚不够。快递员把我们的活全抢走了。”
电影制作人何长林用一部名叫《最后的棒棒》的纪录片和一本同名书籍记录了这些搬运工的世界。他估计,他们的规模已经从90年代的多达30万人,减少到了现在重庆城区不超过1万人。其中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
“棒棒肯定要消失,时间不会太久,”何长林说。“这行在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相结合下,正在被逐渐淘汰。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他们不再有用武之地了。”
报道称,在数十年里,民众从来不用走多远,便能找到他们。这些搬运工会以一两美元的价钱搬运吃的、穿的和其他货物。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搬运工 重庆 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