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攻秸秆“烧之艰”需先克“用之难”

全国政协“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2016年07月08日 09:06 | 作者:王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以科技创新之力开阔综合利用之路

与众多发展中的问题一样,秸秆综合利用质量的提升,终究要靠不断发展创新的科技力量来推动。

在调研中,委员和专家们到山东聊城的纸业集团,见到系统化、集成化的循环利用经济体系,也在河南南阳的能源企业,看到秸秆高值化、能源化利用的良好收益;见识了农机具的进步、也体会秸秆收储运的困难。大家深深感到:科研既已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核心能量,也更是利用升级广阔前景的根本驱动。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每一步,正如代表调研组发言的杨健常委所说,皆要“夯实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支撑”。

全国政协常委尚勋武关于科技的建议,是在一体化收获机具研发和推广上。“如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妇幼化,不能胜任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运出洒落在农田的秸秆。”他在调研中,就无时无刻不在透露这种担忧,“方便快捷地移出农田,是解决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的基础环节和第一步”。会上,他也进一步建言,加强一体化联合收获机的研发,“经济上也是十分合算的”。

“破解秸秆困局,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孙宝启委员早在调研前的工作情况座谈会上,就特意强调了科研的力量。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作物矮化育种有关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的研究。提高经济系数,使作物的产量再上新台阶,同时也相对减少秸秆产出。武维华常委的建议也指向了利用科研对秸秆实施“控源开流”方面。“鼓励推广应用优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作物生产的经济系数,节约资源、减少‘无效秸秆’的产出。”

提到科研,张全国委员的建议更是“面面俱到”。他建议:在我国各粮食主产区设置适合区域特色的秸秆全量还田、打捆、压块成型以及相关装备设施研发等重大课题;凝聚秸秆综合利用产学研各方力量,引导并建立以秸秆沼气、生物基料、热解气化多联产、液体燃料、饲料、肥料、成型燃料及其装备等重大产业化科技示范项目为纽带的协同创新机制。

把“秸秆商品”真正放到市场上去

把秸秆当做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本质上也是一种市场供给。有了完备政策支持、先进科研推动,更要考量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供与求”。

在山东、河南两省调研中,成员们走访的秸秆利用企业各种各样:纸业、畜牧业、能源产业、肥料生产企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等。大家认为,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终端,企业的困惑得解,“秸秆商品”才有更充足的需求。也只有“卖得好”,才能更有力倒逼收储运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

会上,多位委员提到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王鹤龄委员建议,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技术和市场为纽带,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探索多元投融资合作机制。王小康委员建议,重视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初期对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对技术成熟、专业化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负责任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现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突破。

企业、市场的力量得以重视,秸秆综合利用才有未来。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更是创新性地请来调研组到过的山东、河南两地企业的代表,倾听基层企业的心声与建言。

来自山东聊城泉林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李洪法,对秸秆的肥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推动三产联动发展,构建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信心十足,同时也针对自身问题,建议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黄腐酸肥料产品。

来自河南天冠集团的代表王林风针对自身企业性质,也在政策扶持、电价优惠、扶植龙头企业、解决收集难题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

编辑:薛鑫

01 02 03

关键词:全国政协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双周协商座谈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