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民国初期美术社团宣南画社的传奇
成立于1915年的“宣南画社”,是民国初期北京最早出现的美术社团之一。其建立时间早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研究会,为民国初期北京美术社团的创立开创了先河。
1934年宣南画社成员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合照。
宣南画社社长余绍宋
明清两朝,北京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各地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民间艺人、手工业者和赶考举子。这些人到北京,迫切需要用于接待同乡或举子的会馆,于是在明朝初期便形成了早期的会馆。清入关后实行内外分治、满汉分治,会馆只能在外城建立。宣武门外成为汉族官吏、文人士子、平民百姓和各省进京人士及赶考举子聚居的地方。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即“宣南文化”。
宣南文化是以士人文化、平民文化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清初到民国初年,古风盎然的书画雅集,依然为文人士子所崇尚。他们以书画为清高嗜好,又以书画交流为超凡脱俗的雅事。
“宣南画社”里的传统雅集
民国4年即1915年,余绍宋约喜好书画者十余人,集合于他在京的寓所、菜市口西边西砖胡同的处州会馆,切磋书画、谈艺论文、不涉时事,社中无论职位高低,来不迎去不送。起初不定期,后来基本上一周一会,并轮流做主席。
时适逢汤涤先生来游北京,因汤涤的曾祖父汤贻汾诗书画文并臻绝品,琴棋剑萧诸艺无不精妙。司法部同仁尊汤涤为师。余绍宋自幼即研习书法,而画学则从此时起步。这一年他33岁,特请老友徐心庵治印一方,文曰:“年三十三始学画”。
画社所在地处于宣武门南,故称为“宣南画社”。又因画社成立于乙卯年,也称“乙卯画社”。早期参加的除余绍宋、汤涤之外,还有林志钧、胡子贤、蒲伯英、刘崧生、杨劲苏等,不久陈衡恪(陈师曾)、郁华、梁和钧、梁平甫(梁锦汉)、廖允端、余趣昌、萧俊贤、贺履之、汪溶、王云等人也来参加。画社活动历时十余年,其历时之久、参加的人数之多,在许多民间自发型、松散型的学术团体中是较少见的。
据了解,宣南画社活动主要是由汤涤、陈衡恪等人作画,学习者旁观,有时也由画师讲解作画方法。每次社集结束之前,都要定下题目,各人回家作画,等下次社集时各出所作,画师和学画者一起点评。其题材大多是古诗画意,如“红树青山好放船”“满城风雨近重阳”“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长江风送客,孤馆夜留人”等等,很像宋代画院的命题画的创作形式。
宣南画社成员之间,亦注重书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接近于传统雅集的性质。甲子四月八日“江亭雅集图”中记:抟沙先生宴,姚茫父、侯意园、罗复庵、梁平甫、黄自芳、饶伯兴、周印昆、张研农、何秋江、周养庵、萧谦中、王梦白于宣南陶然亭酒酣作画数帧,归来已夕阳西下,途次抟沙有诗云:
芦荻青青未作花,陶然亭上日初斜。
偷得园林半日好,回看烟尘几万家。
名流云集引领京派风潮
宣南画社是民国初期北京较早出现的美术团体,集中了众多南北知名书画家和爱好传统书画艺术的人士,首推宣南画社的倡导者文化名人余绍宋。
余绍宋191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民国元年任司法部参事,1921年3月任司法部次长。1927年任司法储才馆学长。其平生旨趣尽在金石书画、画学论著、方志编纂。为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其著作有《画法要录》《书画书录解题》《中国画学源流之概观》及《龙游县志》《重修浙江省通志稿》。
余绍宋书法涉猎范围很广,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都有,遒劲而不失秀丽,雄浑而不失飘逸。以书法闻名的康有为眼界很高,但对余的书法推崇备至,盛称余书法之美,谓之北方第一人。其绘画传承南宋宫廷文人山水画。善画梅、兰、竹、菊,更工墨竹,在京所作书画将近万件。其所作《梁格庄会葬图卷》用笔清晰、场面宏大。而山水轴《秋晚》上世纪20年代曾在莫斯科、柏林、巴黎展出,名震一时。“风雨雪月”四帧墨竹被日本天皇母亲重金收购。1925年其修成的《龙游县志》,梁启超为其作序“举凡旧志,皆不足与越园书校”。好友林志均对其评价“学与位具显,才与艺兼长”。
宣南画社中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汤涤。其曾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是民国期间北京画坛重要画家。山水学李流芳,峻爽流畅气韵清幽,又善梅、竹、兰、松,用笔古雅自成一体。其书法初工北碑,后攻汉隶,书法隶行并佳。平时作画极速,巨幅之作往往一气呵成。余绍宋一直以师礼对待汤涤。回忆与汤涤之谊云:先生近作意趣奔放妙合自然,一挥数纸不复更事临摹。余相从作画十有余年,知先生造诣最深。
此外,宣南画社中还有两位重量级人物:陈师曾和姚茫父。
陈师曾是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京弘文学院及高等师范。归国后任南通师范教员,后任教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1913年北上任教育部编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美专教授。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吸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画风雄厚、爽键、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勒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1914年陈师曾改进传统文人画,首次将民众题材引入国画。所绘《北京风俗画》册页,共34图,其细心观察北平街头风俗人情,以宣南人物为素材,画册首页金城大师题“宣南风采”四个大字。此画册无论从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都无可估量。
1919年已负盛名的陈师曾造访蜗居法源寺的画坛大师齐白石,劝其自创风格,不必求俗媚世。齐白石欣而受之,变通画法,始创红花墨叶一派。
1922年在东京中日联合绘展中,陈师曾特带了白石先生几幅山水,且逢人说项,从此齐白石名声大震,使其跻身于一流画家之列。其出版著作有《中国文人画研究》《中国绘画史》。
姚茫父为光绪年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北平女师讲师、美专学校校长,桃李满京华。他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享誉文坛画坛。
他与陈师曾两人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被时人并称“姚陈”,为民国初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鲁迅曾评说:“北京书画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之年代。”其在梨园界结交不少名人,如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等均尊其为师。
宣南画社中成员多为政府官员及社会名流且个人修养颇高,属于学者型文人画,在画坛史中独树一帜。除上述四人之外还有众多有名望的画家:萧俊贤、郁华、贺履之、汪溶、王梦白等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的祖父梁锦汉也是宣南画社中一名成员。他早年留学日本,东京警监学校毕业。回国任京师第二监狱典狱长、司法部秘书长,朝阳大学、司法储才馆教授。擅工画、书法精草隶,善篆刻宗法秦汉,且凑刀挺键雄浑。其擅画山水、花卉,尤为喜好荷花。书法以隶书为主。梁锦汉曾在美专学校讲授绘画技法,常与同仁共同作画且与社长余绍宋关系甚密。
1927年北伐战争之后,民国将首都迁至南京,余绍宋先生也离开北京,画社活动始渐停止。
宣南画社作为民国初年在北京成立较早的画社,其意义非常深远,一方面,宣南画社以团体形式集中一批流寓北京的著名画家,将分散的书画力量集结起来,形成专业圈子,在国画深受西方文化冲击之时,促进了中国传统画的发展。文/梁英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宣南画社 北京美术社团 宣南文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