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父亲告女儿10年不回家 女儿:父亲重男轻女爱打人

2016年07月21日 08:58 | 来源: 成都商报
分享到: 

对话女儿

父亲重男轻女爱打人

父女多年隔阂难以修复

庭审之后,杨青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和另外两个姐妹并非不愿意回家,只是因为与父亲多年来的隔阂难以修复。

倾诉1 重男轻女

杨青是古蔺人,生于1976年的她在家里排行老五,上面几个全是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小幺妹。

杨青67岁的母亲肖璐介绍,丈夫原本在古蔺县白沙粮站工作,后来辞掉了工作。自己1968年11月同杨正元结婚,1969年生下大女儿杨佳。到1983年,肖璐生下最后一胎,除开夭折的老二,他们的5个孩子都是女儿。

在杨青看来,父亲杨正元有很强的重男轻女思想,母亲之所以14年一直陆续生孩子,原因就是父亲想要一个儿子。对此,杨正元也承认,自己确实是想要生一个儿子,“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点”。

连续生了6个女儿(1人夭折),也并未让杨正元放弃有一个儿子的愿望。肖璐称,1987年,杨正元外出时捡回了一个10来岁的男孩,曾在家里生活了三个月,后来因为被朋友劝说才让他离开了。

倾诉2 不顾家

辞职后,杨正元一直没有工作,养了10多桶蜜蜂谋生。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家里的花销越来越大,肖璐开始加工挂面供养孩子们读书。对于丈夫对家庭的付出,肖璐有些微词:“他(丈夫)很喜欢打牌,卖蜂蜜赚的钱拿回家很少。”肖璐说,大女儿杨佳初中毕业后,就跟着母亲做手工面赚钱,后来又在父亲的酒厂里上班,挣来的钱都用来供养妹妹们,“几姊妹就老大读的书最少”。

“父亲脾气不太好。”老三杨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母亲和姐姐在做手工面,父亲回来将电表和电机卸了,母亲四处找人才修好。

杨青至今记得,小时候报名有三天时间,“第一天回来不敢要学费,第二天也不敢,第三天没办法了才问家里要钱”。杨青找爸爸,得到的回答总是:“没钱,找你妈!”

杨青的第一份工作在泸州某大型酒店,还成为了酒店的管理层,后来通过自考考进政府机关工作。杨青说,小妹杨兰在古蔺读完初二便被自己接到泸州,之后,小妹从读高中到考大学,以及读完大学后读研究生,费用一直是杨青和其他姐妹承担,“包括小妹到攀枝花工作,结婚生子基本也是姐妹几个在张罗”。

对于女儿们所说,杨正元否认。他称,上世纪80年代,自己和人合伙开了一家酒厂,赚的钱都用来贴补了家用。上世纪90年代,杨正元在古蔺县德耀镇两个村物色了1800多亩地,开办林场种板栗,当时得到的扶贫款也用来补贴了家用。

“老四(杨柳)考上大学,家里没钱,我找到银行行长借了10000元出来供她上学。”杨正元说,女儿们所称自己对家庭贡献小,他对此也承认,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遗弃她们,“也不是没管她们”。

编辑:王沥慷

< 0 1 0 2 0 3 0 4 0 5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