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文明执法环境如何共同营造

2016年07月27日 09:43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每起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机会

今年5月的北京雷洋案,尽管整起案件尚未终结,但这起案件在网上曝光之后,由于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很快成为近年来关于执法行为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对于社会来说,每一起争议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教育,推进包括执法机关在内的全社会形成法治共识。与此同时,群众也是在日常每一次与执法机关的接触中培养对法治的信任感。

在陕西西安莲湖区,城管执法局推行标准化执法,针对行政处罚的随意性,专门为常见的72种违法行为“量身定制”了一套《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以前动不动就拉拉扯扯,现在该咋办就咋办,文明多了。他们要处罚我,就必须拿出证据,让我心服口服。” 西关正街一位水果店老板说。

记者在采访江苏南京市公安局“民意110”中心时,正碰上工作人员在处理一起南京栖霞区居民的投诉。经了解得知,该居民第一次投诉表达对民警做法的不满意后,当地派出所立马就予以了整改,并派人说明道歉,而在此次回访中该居民表示满意。该系统自2015年7月1日上线后,已经下发了数万条整改工单,对公安队伍的满意度也上升到九成以上。

南京市公安局民意跟踪监测中心负责人戴勇表示,“民意110”中心可以随时监测公安服务的民意满意度,从让居民投诉评价,到反馈给相关单位,再予以整改,之后再让居民进行评价,以此不断循环,直到老百姓满意为止,“确保了对全市公安机关执法服务工作的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监测。”

制度环境也应纳入考虑范围

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此次会议提到,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着眼于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

加强执法制度建设,一方面意味着对于确有执法过错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包庇决不袒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执法活动的严肃性。

“近年来,百姓的维权意识增强,但法律意识却没有及时跟上,对‘维护的是不是应有的权利’‘维权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缺乏法治思维。” 清华大学教授余凌云此前在谈及某些袭警行为时指出。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已将“袭警”的内容纳入其中,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将依照相关条款从重处罚,在立法层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执法权威遭遇的困境。

记者也从公安部了解到,近年来,公安部和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标准,为规范执法奠定了基础。未来公安机关将继续围绕公安机关执法重点领域,推动公安组织管理立法、相关刑事和行政管理等立法。


编辑:玄燕凤

01 02

关键词:文明执法环境 执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