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赤壁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价值
赤壁摩崖石刻书法、篆刻艺术特色
赤壁摩崖石刻之篆刻以切刀碎石刻再现秦汉印之风韵,形式采取对称法,入印文字分布匀称,印面较满、较实,布白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繁密,印之四角充实,黑白虚实有变化。作品里元素既有同一的形状,又有相等的分量,能够使欣赏者产生不倚轻不倚重的良好感觉。
据余正的《浙派篆刻》记载:“浙派篆刻,博采众长,不主一家,治印宗秦汉,常参以隶意;讲究刀法,善用切刀表达笔意,方中有圆,苍劲质朴,古拙浑厚,别具面目。”赤壁摩崖石刻之印章为中国篆刻大为兴盛的清代篆刻作品,而且有浙派风格。
隶书艺术特色。点画粗壮有力,线条给人以张力;结体宽博大气,给人以力感。笔势舒展自然,方劲古拙,蚕头雁尾。起笔蚕头亦有变化,属典型的“雁不双飞,蚕无二色”。据闫军的《汉隶》记载:“八分书在实用的基础上,人们进而讲究点画和字形的美观,对隶书加以藻饰,使之俯仰遒丽、波磔俊美、分张外拓、整齐端庄,成为既正规又富艺术性的字体。”赤壁摩崖石刻之隶书正有明显的汉代隶书风范。
草书艺术特色。草书“鸾”字,中锋用笔,点画飞动,线条优美,血脉连通,气势磅礴,有提有按,笔路清晰,颇有唐张旭风格。据澹泊编篡的《中国名人志·清朝》及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记载:“黄翼升,长于诗,亦工书法。因与曾国藩是同乡,小曾国藩7岁,两人交情深厚,常跟曾国藩习文练字,故诗文、书法很有建树,有不少行草书留世。”另据唐浩明《曾国藩》介绍:“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习字极其勤奋,不管是驰骋战场,还是赋闲在家,俱不忘事翰弄墨,其对于子女临习碑帖也极其严格,这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以见到这类记载。”从黄翼升草书中,还可看出其恩师曾国藩的书写风格。
行书艺术特色。赤壁摩崖石刻中张庭偏楷的行书作品,用笔灵动秀美,结体欹侧多姿,布白参差错落,笔势流动,意态活泼。据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介绍:“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与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因张庭所书赤壁摩崖石刻题记时,已经辞官,四处游玩,书写时毫无心理负担,纵情发挥,一挥而就,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飘逸、俊秀之美。
楷书艺术特色。赤壁摩崖石刻上最显目的楷书“赤壁”二字,点画圆润,遒劲有力,互相呼应,姿态分明。据傅如明的《明代小楷书法研究》中介绍:“明代楷书经历了三个阶段:明初到天顺年代为前期,书法承元之余波;从成化到嘉靖为中期,复古魏晋,取法唐宋,个性风格展露端倪;从嘉靖到崇祯为第三阶段,个性张扬。”
张庭书写之时正是在明代楷书发展中后期,有明显的个性风格:中锋运笔,提按粗细清晰;有圆有折,结字张弛有度;高1.5米、宽1.04米,可谓中国摩崖石刻榜书之最。
赤壁诗文书法作品简述
赤壁之战后1800多年来,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无数文人骚客先后来赤壁凭吊三国英魂,祭拜三国先骨,考察奠定三国的神奇赤壁,先后写下了百余篇经典诗文。米芾、黄庭坚、苏轼、张瑞图、赵孟頫、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一批书法大家,为了表达对古人智慧的崇拜,挥毫写下了千古书法名帖《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良好的范帖。
赤壁摩崖石刻,虽然只有11处,但书法“篆隶草行楷”五体俱全,各得其妙,创造了摩崖石刻书法数量少而五体全之奇;最大字高1.5米、宽1.04米,创造了摩崖石刻最大书法字体之最;石刻既有字法、笔法,又有章法,而且有郑道昭、钱松等书法大家和篆刻名家的作品,更显得弥足珍贵;摩崖石刻书法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字体书写跨度1300多年,是研究晋以后摩崖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文体新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赤壁摩崖石刻 书法艺术价值 书法 赤壁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