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聚焦“粉丝经济”:向粉丝群体卖娱乐、内容、服务

2016年08月12日 08:04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卖娱乐,偶像粉丝经济花样更多。

提起偶像粉丝经济,很多人会回忆起2005年的“超女”,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有各自的粉丝团:玉米、笔迷和凉粉。粉丝们每花0.5元或1元钱就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给偶像投一票。

如今,新偶像粉丝经济变现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比如,90后粉丝喜爱的偶像团体SNH48,其粉丝不仅可以购买演唱会门票,以及写真、文具、应援物等周边产品,还可以购买握手券和投票券。粉丝每购买一张新专辑,可获得一张握手券,在线下活动时可与心爱的偶像握手10秒。购买268元的专辑还可获得3张投票券,购买1680元的专辑则有48张投票券,以此刺激粉丝购买更贵的专辑。

——卖内容,自媒体粉丝经济异军突起。

除了俊男靓女的偶像派,网上还出现了另类自媒体吸粉达人,比如罗胖——罗振宇。他创立了自媒体“罗辑思维”,自称“每天甩脑浆,讲哲理故事,3年多吸引600多万粉丝”。罗胖虽不是偶像明星,但其粉丝变现能力也不容小觑,“罗辑思维”第一次5小时售卖会员费收入160万元,第二次24小时收入800万元。

此外,鬼脚七、小道消息、六神磊磊读金庸、胡辛束等一大批自媒体,也借助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迅速兴起,依靠独特的内容聚拢了大量粉丝,部分靠广告等方式达到了粉丝变现。

——卖商品,商业实体依靠粉丝经济“抢滩”。

啤酒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通常会看哪个牌子促销就买哪个。而在“天猫6·18粉丝狂欢节”,没有价格促销的“青岛啤酒魔兽款”销量超过3万升,贡献了青岛啤酒网上店铺总销售额的45%。“《魔兽》电影热播,限量版啤酒点燃了粉丝热情,青岛啤酒搭上了电影的快车。”上海快速消费品行业顾问杨阳说。

——卖服务,粉丝经济为用户需求“精准画像”。

微信公号“餐饮老板内参”聚集了87万粉丝,其中七成以上是做餐饮的老板。公号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秦朝说:“通过公号发布特定内容聚集特定群体,我就能为粉丝用户精准画像,研究他们的实际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融资贷款、商业推广等服务。”正是有了对服务对象的精准覆盖,“餐饮老板内参”已获得两轮千万级别的融资,估值过亿元。

粉丝埋单图什么?

粉丝经济是“实物+虚拟”消费体验的升级。让粉丝乐意掏腰包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心理需求

“终于收到了,我得赶紧穿上显摆一下。”近日,北京某银行职员刘子墨买了一件印有“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的T恤衫。在记者看来,这衣服设计并无特别,刘子墨却非常喜欢:“这是一篇微信上特火的文章标题,我是作者六神磊磊的粉丝,穿出去让‘懂我的人’知道我们的情怀。”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粉丝经济 粉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