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北京一高中"学霸班"28人高考 19人考上清华北大

2016年08月18日 10:07 |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原标题:北京一高中“学霸班”28人参加高考,19人考上清华北大

北京一高中

北京四中门口看书的学生

全班28个人参加高考,19个上了清华或北大,其中还诞生了北京市今年的高考文科状元。这便是北京四中这一届“人文实验班”的骄人“战绩”。

班主任夏鹏介绍,“人文实验班”是北京四中专为对人文社科类有着浓厚学习兴趣的同学设立的,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历史上,这个班出过三个文科状元。

“学霸”辈出的人文实验班,在文科学习方面到底有何“独家秘笈”?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近了这群“神秘”的师生。

人文课程:名家大师“开小灶”

“人文实验班”的生源主要是结合同学们的中考成绩和高一入学时的摸底考试成绩来进行筛选,高二文理分科时再进行一些调整,最终人数稳定在30人左右。班主任夏鹏告诉记者,这个班是四中人文教育的一块“试验田”。

既然是“试验田”,自然有着独特的一套“耕种理念”。在课程设计上,“人文实验班”在高一、高二每周享有两节人文课程,由教学处请校内外的名师来授课,其中有作家、学者、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大学教师等,讲授内容包括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宋明理学、西方语言发展史、西方戏剧作品选读等课程,涵盖古今,跨越中西。

已顺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的缪舜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有《宋明理学》、《天主教起源》、《地中海文化》等课程,他坦言,这些课程给他做了一个通识的普及。“当我在国内外看到一些文化实景时,我所学的知识会和看到的展品产生共鸣,我知道它的背景和渊源,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样貌”,缪舜觉得,人文课程的确能丰富知识,但它最大的价值在于给予同学们对于文化的敬意和热爱。

对于即将步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的王安磊来说,这两年的人文课程让他触摸到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帮助他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爱好。“上人文课最关键的不是这节课你记下了什么,而是它会带给你很大的一种震撼,让你了解到还有那么多的知识你不知道,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待你去发现。”

“我们希望能与高考的方向相契合,又要高于高考的要求”,夏鹏表示,学校只是在某些领域领进门、点点题,具体的深入挖据,还要靠学生课下的努力,“目的是希望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阈、思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去挖掘人类的思想宝藏”。

编辑:王沥慷

01 02

关键词:学霸班 清华 北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