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发挥互联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蔡剑: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恰逢其时
培养创新人才,直接关系创新型国家建设。只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才能实现我国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的转变。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大大降低了知识获取与信息复制的成本,教师已不可能以书本知识的拥有者和学术的垄断者自居;学生不是“知识内存”,更不能是“考试机器”,而是未来的创造者。这些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们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探索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服务创新人才的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不同于传统的大学与科研院所,应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创新。首先,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应以良好创新生态系统取代行政化教育体制。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突破了课堂、校园、地区甚至国家的界限。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应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与协同创新运作模式来吸引并整合全国乃至全球一流学术机构和企业、社会组织的力量,形成“读活书、活读书”的学习环境,实现“干中学、学中创”的创新生态。其次,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应拓宽人才培养的视野。坚持“英雄不论出处”“不拘一格降人才”,让社会大众都有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特别是享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而不能让经济能力高低影响受教育机会。第三,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应以开放包容、自由探索、相互尊重的态度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开放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个平台,让各类人才跨越学科界限,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营造交叉学科研究的良好氛围,培养“道术兼修”的交叉学科创新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就是互联网与实体教育融合后的“创新学堂”,它努力服务尽可能多的人,使人们能够在这一真正开放创新的平台上学习,有利于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掌握主动权。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应与大学、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但必须保持相对独立性。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国情,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而不能简单模仿国外的教育模式。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中存在模仿国外教育模式的问题。比如,国内许多商学院大量引进的西方管理课程和教材,大多不适应我国实际。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要避免这一误区,坚持从我国实际需要出发。二是坚持学生为本、道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不能只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人格培养,因为没有健全人格的人难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应努力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三是弘扬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精神。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需要摒弃那些限制和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僵化模式、陈旧思维和不良风气,这必然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比如,当前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学术权术化”“学术钱术化”等问题,限制了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管理、评价、使用机制,面临诸多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问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蔡剑 互联网 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