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金华市政协民主监督农村垃圾分类变革中当帮手做推手
当好帮手为“垃圾革命”鼓与呼
垃圾分类处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农村垃圾处理的“金华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百姓的认同,新形势下垃圾分类如何焕发新常态,让金华政协委员有了更多的思考。澧浦镇党委副书记范俊的感受最为深刻,“如今在金东农村,从“垃圾盲”变为“垃圾分类达人”的村民越来越多,刚开始,村民也有怨言,觉得麻烦,但通过示范引领、操作、宣传等形式逐步形成互相提醒监督的良好氛围,村里还设了笑脸墙、榜,做得好的用笑脸、红旗标出来,不好的要上促进榜。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让范俊等基层委员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还有着宣传深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及人工的资金压力较大,有害垃圾的分类处理效果不理想等情况。为此,委员们建议,开展全民教育,从娃娃抓起,加强专业人员教育;多方筹措,加强经费保障,关注生态,加大有害垃圾处理,突出重点,完善长效机制。
“我当兵回来前是修理飞机的,转业回到农村后当起了农村垃圾分类监督员,我的体会是,垃圾分类要想推广到位,除了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外,还是要改变家里的“老娘儿们”的生活习惯,管牢了农村的妇女,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好垃圾分类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有长效机制”。唐雅镇垃圾监督员郑碧波笑着对告诉记者说。郑碧波的一番大白话道出了农村熟人小社会的管理真谛。
市政协在民主监督活动后要求各县(市、区)政协及时总结阶段性督查基本情况,并形成督查调研报告,把农村垃圾分类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摸透,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科学评估、科学决策、科学施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积极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运用委员提案、政协信息、社情民意、建议案等平台,找准发声的切入点、共振点和着力点,及时反映群众诉求,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截至目前,通过政协信息专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共提交意见建议11篇,形成督查调研报告10篇。
“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可塑但易反复的工作,必须盯紧不放,跟进不歇。为此,市政协注重长效监督,要求各县(市、区)政协结合区域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持续跟进监督,确保监督焦点不散、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健全完善跟踪督办和反馈制度,对各个监督调研组提交的报告,及时交办相关职能部门,并会同党政督查部门做好跟踪督办,切实增强“百千行”民主监督活动实效,为助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快共建“美丽浙江先行区”贡献力量。”陶诚华说。
相关链接:
金华市自2013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四可原则”为纲,以党员网格化管理、红黑榜、笑脸墙等考核评价机制为目,纲举目张地强势推行以“会烂、不会烂”“能卖、不能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级四分法”,一改过去“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治理模式,实现了垃圾分类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截至今年5月,垃圾分类工作覆盖全市145个乡镇、3467个行政村,分别占95%和73.4%。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6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名为《垃圾围城,如何突围》的专题节目,金华垃圾分类被作为全国经验典型在节目中进行了重点介绍。
编辑:薛鑫
关键词:金华市政协 民主监督 农村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