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靠山吃山”有了更多“新吃法”

少数民族山区扶贫中的民建身影

2016年09月21日 15:55 | 作者:民建绵阳市委办公室、平武支部 |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分享到: 

平武县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国10个极重灾县之一。藏、羌、回等19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5.8%,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比照县待遇。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大山深处,重重叠叠的高山、复杂的自然环境极大的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长期守着大山受穷。

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2014年12月民建平武支部成立以来,当地的民建会员充分发挥紧密联系经济界的优势,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扶贫攻坚的浪潮中,“靠山吃山”如今有了更多“新吃法”,平武县这一地处山区的少数民族县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靠山吃山”,依山就势显亮点

8月,正值土豆收获的季节,贫困村旧堡羌族乡竹丰村的村民们开始忙着收获田间地头成熟的马铃薯,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低价难销的土豆,今年却卖的异常红火,收购价格比往年增加了一倍,平均每户种植户实现增收2000余元。

对于这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的村民来说,能有这样巨大的变化,真要好好感谢民建会员、平武县绿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艳。汤艳在自身和企业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她不忘作为一名民建会员的社会责任,带动周围群众脱贫增收。

“平武是典型的山区,土豆种植历史悠久。所以,我们将土豆种植作为帮助村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方式,从开始发放种子,到下种,再到平常的防病管理,一直跟踪。现在是丰收季节,在近段时间已经收回了5吨多,今天又是一个大面积的回收。”正在忙着回购土豆的汤艳这样说道。

mmexport1473752303782.jpg

今年来,为积极响应扶贫攻坚的号召,汤艳成立了绿野马铃薯专合社,在平武县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技+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免费发放种子、农药、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包收购,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民真正实现农产品种得活,卖得掉,还能赚钱。经过努力,竹丰村的土豆获得了丰收,预计全村能产出土豆20吨。同时,考虑到大山深处的竹丰村村民出行不便,长期以来都是用双脚、马、驴将劳动果实送出大山,汤艳带领公司员工,开着货车进村入户进行收购。

mmexport1473752267906.jpg

家住旧堡乡竹丰村的徐步俊,今年已经75岁高龄,听说企业要上门来收购土豆,徐大爷一大早就在地里忙活起来,一锄下去,一个个紫色的马铃薯在土地里被翻了出来,装袋、上称、装车,刚出土的马铃薯马上变成了现钱,徐大爷高兴的合不拢嘴,满脸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村民们对今年脱贫的信心和期望。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平武县 民建 扶贫 少数民族山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