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吴为山谈刘开渠:他的作品很本质也很简洁
提起刘开渠,很多人第一印象即是耸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为期两个月的“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展这些天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系统地介绍了他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本期《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通过对话同是雕塑家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与部分约稿,试图再次审视刘开渠艺术与中国雕塑的关系。
提起刘开渠,很多人第一印象即是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它的整体设计、台座正面的三块主题浮雕是刘开渠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品。事实上,刘开渠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呼吁建设富有生命力的纪念性雕塑,以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抗战期间创作了《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川军抗日英雄纪念像》、《孙中山先生坐像》等,影响极大。
刘开渠创作于1958年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为期两个月的“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展10月9日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落幕,这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刘开渠艺术与中国雕塑的机会。同样是雕塑家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于刘开渠与中国雕塑有着自己的认识,前不久他在上海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展两年前在国家博物馆曾经展出,刘开渠先生是中国美术馆第一任官长,您是现任馆长,而且很巧合的是你们都是雕塑家。想先请您谈一下中国雕塑以及对刘开渠先生的理解。
吴为山:雕塑在中国文化中还是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因为绘画由于纸本的限制、保存材料的问题,有些都已经毁掉了,那么留存下来的雕塑几千年会都存在,所以我们从原始时代的雕塑,从商周时代的,像三星堆的,再从秦始皇兵马俑,到汉代霍去病墓的雕刻,以及魏晋唐宋元明清,有一条线是非常清晰的。
但中国雕塑的转折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世纪上半叶,一批雕塑家到西方去学习,把西方的雕塑艺术传到中国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中国留学生到苏联学习,将现实主义雕塑,革命性现实主义雕塑带到中国来,对中国的雕塑影响很大。这两个重要的文化传入,其最大的正面意义就是,中国开始塑现实人物了。中国古代是塑佛塑俑子,然后这些俑子都放到地下去,所以不塑现实的人,古代尽管以现实的人为模特与参照蓝本,但并不具体去塑造一个人,历史上很少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当然,塑人也是有的,但那是为宗教服务的,比如麦积山的童男童女,大足的吹笛女以及供养人,佛教雕塑的出发点并不是以塑造人为目的。刘开渠、滑田友等等这一批雕塑家去西方学习以后,他们把塑造人像的这种方式带到中国。
艺术评论:刘开渠应蔡元培、林风眠之邀于1933年回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雕塑系主任时,带着远大的抱负,一心开始塑造英雄形象,以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关系?
吴为山:更重要的不仅是在于塑人的方法,而在于他回来后塑的是民族英雄,塑的是反帝反封建过程当中的杰出人物,比如孙中山先生,是反封建的,抗日阵亡将士是反帝的。在民族危难之时,一批艺术家到西方去学习,回国后投身到民族伟大的解放运动当中;他们参与纪念碑雕塑的创作。刘开渠早期做纪念碑,也就是在解放之前做的这些纪念碑,是将塑造伟大人物和建造纪念碑联系在一起的。但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是一些没有雕像的碑文,或者是象征性的,像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刻,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刘开渠是现代雕塑的开拓者。
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广场的概念有了相对应的一些重要的公共场所。刘开渠、李金发等一批艺术家就开始做一些人物雕像。这就是要给民族树立一个榜样,给时代树立一个丰碑,刘开渠在这当中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另外他本身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他是民盟成员。关键问题是他所倡导的文艺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大众文艺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或者说他也是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这样的艺术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第二,就是解放初期他把自己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去,特别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组织工作,他自己也全身心投入创作,这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就是如何来顺应伟大的时代,把艺术家集中在一起来创造;第二是如何做出中国特色的纪念碑,有民族特色的纪念碑;第三是如何在纪念碑的创作过程当中体现雕塑艺术的时代精神,我想这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三个方面的特点。那么他不仅仅满足于此,他还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82年,开始他向中央提出来建立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当时叫规划领导小组,也就是把雕塑这样一门艺术列入国家文化建设,使这门艺术学科有一个坚实的支撑框架,有一片丰厚的社会文化土壤,这是很重要的。
艺术评论:这与他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三十年时间或许也有关系?
吴为山: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是六十多年,而刘开渠先生担任了三十年的中国美术馆馆长,他把中国美术馆的事业,推向一个稳步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他要求美术馆将收藏、保护、藏品研究,策划展览,展览,公共教育、国际交流等等方面结合研究,形成一个整体,把中国美术馆建成国家的殿堂,建成艺术家之家,建成人民享受美的乐园,这本身就是给时代提供了价值导向。
艺术评论:您当年在南京求学时,他对你有没有影响?
吴为山:我觉得他最重要的就是把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和古希腊以来整个西方的写实传统,结合了中国优雅质朴的人文情怀,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同时把这些精神融汇到雕塑艺术的表现当中去,所以他的作品很本质,很朴素,也很简洁,在扎实的写实中含有优雅和诗性的意象。在他的雕塑线条当中体现了一种静态的优美,也体现了一种对形体概括的简约之美,同时体现了他光明磊落的人格之美,这是他在雕塑艺术当中所体现的美。
另外就是刚才讲的他在题材上,他参与对人民英雄、劳动模范的创作,同时也关注普通的老百姓,也就是从古代雕塑只做帝王将相,只做宗教题材中解放出来,他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把雕塑返还给老百姓。刚才说在佛教艺术当中不是没有普通人题材的,但那是为宗教服务的。而刘开渠把他们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筋骨的人出现在雕塑艺术当中,这是理解刘开渠很重要的一点。
至于对我个人的影响,可以讲,刘开渠先生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尽管我作品的写意比较多一点,但这个意不是个随随便便的意,它是要通过对客观世界仔细观察和领悟,在客观对象的生理结构找到特点的。第二个要找到它精神的特点,所以刘开渠先生首先要强调写生,刘开渠强调的写实主义,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是在对客观事物规律性、人的结构、生理现象等充分把握以后的写意。第二刘先生塑造的是中国人,所以他的榜样引领了我塑什么样的人。我创作的孔子、老子、孟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现代的鲁迅等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仁人。所以这是塑什么人的问题,刘开渠对我的影响很大。
艺术评论:技法上呢?
吴为山:表现的手法总是有所不一样的,相比于西方古典雕塑的“写实”、欧美现代雕塑的“抽象”,中国雕塑的特质在于“写意”。
艺术评论:这与中国文化性格里的写意性有很大关系,即更注重精神性。具体到您与刘开渠先生的相交集处还在于你们与中国美术馆的关系,您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也两年了,他对美术馆体系的想法,对你有没有启发?
吴为山: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改革开放了,这个时候国家的经济建设放被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刘开渠先生当时也提出来,美术馆要重视社会效应,不要一味强调经济效应。那么这种跟我们今天文艺座谈会讲话也是一致的,所以很重要的在于,刘开渠先生是以传承文化、弘扬当代优秀的创作文化为本来办美术馆,。今天我们也是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下继承先辈的传统,比如我到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典藏“活化”——把藏在博物馆里、藏在地下库房里的很多大家的名作进行学术梳理并展览。
我提出办四个展览序列,第一个就是典藏活化系列,但这个展览要经过一些策划、梳理,要有一些主题。比如我们第一次办了一个叫“人民的形象”的展览,这个不仅仅展示了解放以后所有美术家饱含对人民的情怀,反映出不同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展示了作为美术家在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对美术创作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和创新的成果。
还有一个系列叫“弘扬中国精神”,我们把傅抱石、黄宾虹、赵望云的写生作品进行展览,希望当今的艺术家和观众从中吸取这些老一辈艺术家如何传承传统,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感受到传统真实的存在,是感性的存在,而不是理论概念中的传统,是把它通过感性的艺术显现出来了,这是第二个展览。我想这个展览与包括刘开渠在内的所有老一辈的艺术家所倡导的、所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第三个系列就是国际交流展,如法兰西、俄罗斯的美术作品等,中国美术馆不仅仅是中国的,也应当是世界的。第四就是把我们收藏的中国近代、现代大家的作品,拿出来举办的展览,并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个人展来宣传我们20世纪以来的艺术家的伟大的创造,艺术成就,也让今天的年轻人更好、更积极地向先辈们学习,这就是我们这四个展览的意义。
编辑:陈佳
关键词:吴为山 谈刘开渠 他的作品 很本质也很简洁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