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明代龙王坛现身圭峰山 让考古迷精神为之一振
继今年8月“喷雪飞涛”古石刻重见天日后,新会区博物馆近日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的线索,在石刻附近又找到了失踪已久的“龙王坛”!所谓“龙王坛”,是指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此前,“龙王坛”的消失曾让不少考古迷为之心痛,而此次“龙王坛”的重见天日可谓让考古迷精神为之一振。
求雨台因隐藏在深山密林,所以保存完好。南都记者 罗韵姿 摄
考古人士介绍,此次龙王坛的发现,在考古价值上甚至比“喷雪飞涛”石刻的发现更胜一筹。
“龙王坛”藏身深山
9月20日上午,新会区文广新局在新会区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副馆长林文斌向媒体介绍了“龙王坛”的历史以及发现的全过程。
“龙王坛”是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其历史非常悠久,由明代新会知县,也即陈白沙的学生丁积筑于明代,清代康熙、新会县志和陈白沙文献均有记载。
发布会后,南都记者跟随新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圭峰山,一睹龙王坛的真容。“龙王坛”身处深山中,经过大半个小时的攀山穿林后,终于来到了“喷雪飞涛”古石刻附近的一处小山腰,这正是“龙王坛”的所在地。
两块石碑立于坛中,碑文十分清晰,字体为正楷,两块石碑上分别刻着“龙潭洞九天龙王大帝”、“龙潭洞风云雷雨之神”,主要是拜龙王、风云雷雨神之用。
历史价值很高
根据文献记载,“龙王坛”位于龙潭附近,且1995年时还曾有市民发现求雨坛的遗迹并留下照片。上世纪50年代圭峰发电站修建以来,周边封山育林,这里成为了一个密林,“龙王坛”因此被密林遮蔽,由此保存比较完好。“这段历史是圭峰山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儒学研究圭峰里面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实物,这个求雨坛,是非常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和陈白沙有关的遗迹,所以它的历史价值比较高,高于 喷雪飞涛 石刻。”
林文斌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跟进关于“龙王坛”摄像、测量等文物调查工作。他提醒市民,“龙王坛”位于深山中,市民切勿贸然前行寻找,应待相关文物调查工作完成,附近道路修建好后再前往参观。
延伸
“龙王坛”背后的故事
“龙王坛”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据历史记载,成化十八年,也就是1482年,新会大旱,眼看节令已过春末,各种作物的种子还无法入土。当时的新会知县丁积,便在圭峰山上筑坛祷雨,还拜托他的老师陈白沙为他代作了告祭文,分别是《祷雨祭五方土神文》和《祷雨告各神文》。
丁积在龙王坛跪了足足11天,直到雨水充足才回到衙门,其间虽然淋雨,但仍坚持不动,还感概:“民得雨,吾病何患憾”。旱患是解除了,可是丁积却从此病倒,而且病情日益加重,但他仍然日夜操劳民事公务,直至病卒,死于任上。死时年仅41岁。他在新会爱民忧民,有所作为,新会人曾为他立丁侯祠纪念。
编辑:陈佳
关键词:明代龙王坛 现身圭峰山 让考古迷 精神为之一振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