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水下文物保护战
在世界首座水下遗址博物馆——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内,国庆期间游人络绎不绝。游客乘着下行的电动扶梯、穿过曲折幽深的廊道,不知不觉走到长江水下40米的江心处,透过廊壁上的23个水下玻璃观测窗,便可远望亘古千年的“水下碑林”。
图为游客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钟旖 摄
图为透过玻璃观测窗看水中题刻。 钟旖 摄
白鹤梁,是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个天然巨型石梁,长约1600米。石梁上刻有自公元763年至1963年间的题刻165段,3万余字。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记录了长江涪陵段1200余年间的枯水水文,有“世界水文资料宝库”之称。
“白鹤梁题刻本就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会露出水面。三峡水库蓄水后,为了避免白鹤梁题刻被永远淹没于江底,2003年起,国家启动了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历时6年在白鹤梁遗址上新建了一个巨大的‘无压容器罩’形成‘水下保护体’加以保护。”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胡黎明告诉记者,要说2009年5月博物馆建成开放是白鹤梁的“涅槃”,那水下原址保护与水下原址展示两项工作的创新推动便是让它“起舞”的动力。
“要让题刻得到最真实的展示,离不开水质清澈、灯光清晰与玻璃透光三项必要元素。”胡黎明回忆,博物馆建成至今共有过3次闭馆,第一次闭馆是在建成开馆3天之后,因为水下保护体内的水质浑浊,游客什么都看不清楚,水内灯光设施也被糊满藻类。
为解决水下保护体遇到的多种问题,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与中国几大高等院校就水下文物、水下生物、水下监测等方面开展合作。经过论证,发现场馆与外界长江水相互渗透,尤其是夏季,长江水的浊度直接影响了馆内水质。
“白鹤梁水下保护体采取的是24小时自来水冲水置换的运行方式。建馆初期,一个月的自来水费用就需近30万元(人民币,下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设备科科长李隆田说,找到水质浑浊的原因后,博物馆从2011年起,通过优化水循环操控的方式,改造净水设施。“充分利用水体难以被压缩的原理,合理地根据长江水的流速和涨落,实时增加补水量,始终保持保护体内的压力不小于长江江水的压力,让保护体的水往长江流,从而解决了水浊的问题。”李隆田透露,“现在,馆内一整年的水费不超过30万元。”
“2015年底,馆内还完成了廊道改造工程,对水下玻璃观测窗进行了更换。”除了外部条件的保障,在人工干预方面,胡黎明透露,现在潜水员入水护理水下保护体的频率已从每月一次改为每两月一次。
题刻长期浸在水中,不仅要经受泥化、石化的侵蚀,还有藻类生物膜的“困扰”。胡黎明说,当下馆内正在进行灯光升级工程,将通过优化灯光质量、降低光源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生长,预计年内可完工。“下一步,馆内还将规划建设水下监测数字化管理系统,用智能手段保护千年遗产。”
“文物是我们的根本,文物保护和展示工作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改进的过程。”胡黎明告诉记者,“这一场水下文物保护战,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水下文物保护 水下遗址博物馆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