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拍卖时刻拍卖时刻
艺术收藏:商业价值vs个人趣味
中国古代收藏:注重文人的趣味
我们回头看看中国收藏家,听听他们的收藏理念。在中国古代,收藏家其实还身兼着批判家、赞助人的身份,以至于有观点认为:中国的艺术史是收藏家的历史。
项子京,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人,祖籍浙江绍兴。喜好收藏历代名品,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现在我们去博物馆,很多重要的收藏品上,都能看到盖有“项子京”、“子京”、“项子京家珍藏”、“项墨林鉴藏章”、“神品”等印章。这些都是项 子京的收藏印。说明这些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曾是他的囊中之物。可以这么说,在中国重要的书画作品上,除了清代皇帝的印章之外,就数他的印章最多 了,他个人收藏的书画,现在任何博物馆都望尘莫及。能后来的乾隆皇帝,都是他的粉丝呢?
除了字画鉴赏,他的藏书也非常丰富,他的收藏室取名“天籁阁”,有点类似现在的私人博物馆,另外,他还著书,有《墨林山堂诗集》、《蕉窗九录》 等。著名的“唐伯虎点秋香”典故就出自项子京的著作中。项子京还是一位有名的刻书家,把收集的书法名帖,汇刊成《天籁阁帖》流传后世。
广州清代的十三行行商潘正炜,也是一位重要的收藏家,收藏了大量宋元时期的绘画。元代吴镇的《渔父图》是宋元绘画的精绝之作,就曾是潘正炜的藏 品。同时,他对于石涛的作品情有独钟,收藏了他大部分代表作品。要知道,在清代石涛的作品就相当于现在的“当代艺术”。同样,潘正炜为这些藏品也建了“私 人博物馆”——听帆楼,这些作品都收著在潘正炜所著的《听帆楼书画记》中。石涛的代表作《收尽奇峰打草稿》就收藏其中。
古代收藏家,除了良好的家学背景和雄厚的财力外,还需要个人独特非凡的眼光和品位。作为文人,他们当时的收藏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文人的情趣和品位。正是由于项子京、潘正炜等收藏家,中国文人画的品位得以流传,并构筑中国美术的独特风貌。
所以,相比较而言,当代艺术,讲推手,古代艺术,谈趣味。
在当代艺术的运作中,卖家将一件作品策划成一个话题、一个故事,从而形成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古代收藏对一件作品更多的是趣味研究。从资本的推手到趣味的聚合,各取所需,体现收藏领域中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没有对错可言。正是这种差异性,才让收藏呈现不同景观。
《铁力高束腰五足香几》,王世襄旧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王世襄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和推广,形成风行全国的明式家具热潮。
《铁力高束腰五足香几》,王世襄旧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王世襄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和推广,形成风行全国的明式家具热潮。
收藏: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收藏走入现代生活,不得不提王世襄先生。出于兴趣,这位“京城第一玩家”对书画、雕塑、建筑、家具、乐器、漆器、捉獾、养鸽、驯鹰、美食等几 乎无所不涉。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对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推广,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家具并不入收藏主流。王世襄却以独到的眼光收藏了大量明清家具。当我 们现在观赏王世襄先生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的79件珍贵明式家具实物时,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王世襄的收藏正是以平民的根基、文人的眼光、玩的心态从事收藏,但他从不会放弃对研究,我们看他《明式家具研究》、《髹饰录解说》、《中国古代 漆器》《竹刻艺术》、《说葫芦》、《蟋蟀谱集成》、《中国画论研究》、《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十部作品。它们是王世襄几十年“玩”出来的成果。也正是这些 “雕虫小技”,完善着中国文化,成为其中最具特色和趣味的点缀。
王世襄的收藏方式,影响着中国大部分的收藏爱好者,他们立足于现实的收藏,让收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艺术收藏 商业价值 个人趣味 当代艺术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