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陈先哲:高校教师考评应“松绑”而非“捆绑”

2016年10月11日 09:37 | 作者:陈先哲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走出“捆绑”模式,为高校教师发展“松绑”

高校教师不是流水线作业的计件工,更不是纯粹的生产机器,若只注重生产效果的管理主义盛行,在“捆绑”模式下的制度设计,会精妙地将各种名目的条件和要求都“捆绑”在一起,环环相扣:论文、课题、奖励和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捆绑在一起,高校教师的贡献率和头上的“帽子”又和所在大学的排名捆绑在一起,大学的排名又关乎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宏图伟略……这样的“捆绑”不但使得大学的本质发生改变,也使得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发生根本的变化,必将加快大学精神的消逝速度,加重大学价值的存在危机。

身处于这种“捆绑”模式中,高校教师实际上就已经丧失了自由学术和安心教学的选择权。因此,破解困境的出路乃在于“松绑”,而不是加强“捆绑”。其实,近年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在高校教师考评的“松绑”方式上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针对海外人才方面。在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中,很多海外人才之前可能什么教学业绩条件都没有,但都可以凭着杰出的科研代表成果参加评审并成功获聘。国家对于这部分人才的评价,已经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地步。而这部分人因为所受约束少,自然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学术创造。如果本土高校教师也能获得同样的政策待遇甚至一半的待遇,少受各种“捆绑”条件约束,能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也肯定不会逊色多少。在这方面,作为大方向的“人才体制改革30条”总体来说也是“松绑”思路,每个领域的制度设计也应遵循此思路。

当然,肯定还有人会担心:教学若不“捆绑”,缺乏激励怎么行?其实,目前高校教学最缺乏的不是制度激励和约束,而是基础性投入远远不足,没有建立起一个尊重高校教师教学劳动的报酬体系。目前公办大学的课酬标准一般为几十元一个课时,还不如大学生做家教的报酬高,教学劳动根本没有获得合理的报酬。在这样的薪酬体系下,很多人自然都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名利双收的科研项目中去,或者到外面上课以获得市场化报酬,自然而然就怠慢了对学生尤其是对本科生的指导。重视本科教学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不能停留于口号,也不能仅依靠教师们的良心和道德,更不能掐住评价的命门把高校教师作为一个可以不断加重“捆绑”的物化个体对待……而应在尊重高校教师尊严和教学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薪酬体系改革,使高校教师教学能够获得接近市场回报的报酬,并且通过扎实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机制使之落到实处。这样,认真教学的教师能够获得具有尊严的报酬,就自然会有更多的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偏重教学和偏重科研的教师自然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分类,拟推行的分类评价改革也从而具备群众基础。这种改革思路下的高校教师考评才能真正体现“发展为本”——高校教师发展不应是作为贡献各种评价指标的工具而存在的“物的发展”,更应是从教学科研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幸福的“人的发展”。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获得2015年“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文化英才项目资助)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陈先哲 高校教师考评 松绑 捆绑 人才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