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湖北黄冈召开
湖南开源·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罗可大:推进产业扶贫 实现共同发展
自2006年以来,浏阳河集团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党建互帮为切入点,以自然村为实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主导向,以实现互利“双赢”为目标的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帮扶模式,累积投资3亿多元,实施项目21个,带动了以武陵山片区为主的湖南、重庆、江西等省16县29个自然村2万多农户脱贫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9个,贫困户1862户,已脱贫617户。
构建长效机制,形成帮扶常态化
集团成立了产业帮扶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规划组、项目组、考评组,还吸纳部分贫困村支书、主任为成员,定期交流、研究帮扶落实情况。结合集团发展战略和重点,集团专门制定了产业帮扶十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逐年验收。成立了“感恩慈善基金”和“党员奉献基金”,实行产品销售“两分钱扶贫工程”(每销售一件、盒、袋、瓶,提取2分钱用于扶贫),逐年从集团利润中拿出资金用于扶贫帮困。
分类建档立卡,确保帮扶精准化
一是对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建档立卡,对贫困村自然资源、特色产业、人口情况、种养大户情况,逐一调查分析,制定具体的产业对接和帮扶计划。二是对1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1862户贫困户单独建档立卡,将村民收入情况、劳动力情况、耕地情况都建立档案,发动公司员工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措施到户。三是对直接帮扶的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将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就业情况等建立数据库,集团累计资助贫困生1426名,其中679名已毕业就业。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
集团先后在武陵山片区和湖南古丈、重庆秀山等县组建了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万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的模式,即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开展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对有技能和基础、愿意扩大规模的种养户从资金、技术上重点扶持,强化示范效应,已培育种(养)大户200多个。集团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能量,探索“五个一”整村带动的模式,即“结对一个行政村,组建一个合作社,培植一个产业,帮助一批贫困户,兴旺一块经济”。在慈利象鼻嘴村,集团以资金、技术入股,村民以土地、产品、实物入股,共同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统一组织村民发展种养业。十年间,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2400多元增长到10450多元,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帮扶的科技化
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和湖南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湖南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发明专利23项、知识产权56项,选(育)种基地8000多亩,产业基地45000多亩,已开发出6大类60多种旱杂粮单品。2014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联合7家科研院所和70多家企业,发起成立了“湖南省旱杂粮产业商会”。集团依托自身的技术人才和吸纳产业商会的专家人才,对贫困村及种养户定期开展集中培训、讲座,巡回提供技术服务,发放技术手册,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科学种养。
党建互帮互助,加强帮扶的核心化
在帮扶过程中,集团注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起集团与帮扶村的党建互帮互助机制。集团党委与19个贫困村结成党建互帮互助对子,出资建立党员学习室和活动室,帮助村里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活动,培养致富人才,增强“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经上级党组织批准,集团选派高管担任帮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吸纳村干部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带到干部和农户中,培养了创新型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
编辑:韩静
关键词:精准扶贫 万企帮万村 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