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古籍雕版缘何得到藏家重视
古籍收藏有很多门类,其中,雕版古籍更是得到许多藏家的重视。
扬州雕版印刷术雕版
扬州雕版印刷术雕版
《高王观世音经缘启》雕版,北京泰和嘉成2016年常规拍卖会获价3.45万元
古籍收藏玩家李贤说,由于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所以,收集古籍雕版是骨灰级玩家们毕生的愿望。“虽然雕版收藏不算大众收藏范畴,在拍卖市场上也很少见,但是在我们圈子内,它是古籍收藏的贵族——神秘、昂贵而且稀有。”
雕版收藏前景光明,堪称“未来的奢侈品”。“当你真正看到一张老雕版,里面全是岁月的痕迹,从雕版上的磨损,你能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痴迷于雕版收藏的私人博物馆北京文津雕版博物馆的馆长姜寻如是评价。在他看来,一块雕版蕴含的不仅是文化、历史和艺术,也具有科研价值。
文化的沉淀,加上岁月赋予的特殊韵味,成就了古籍雕版的魅力。从某种程度而言,雕版收藏家更像是雕版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在这个文化复兴的年代,它是收藏界待价而沽的明珠。和雕版相辅相成的雕版艺术,也逐步在艺术收藏的舞台中大放异彩。
始于公元3世纪
雕版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全面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而用来印刷的拓印底版,也就是最早的雕版。
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诞生。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据记载,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而通过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时期。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生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雕版印刷在唐代尚未盛行,从五代开始,冯道始印“五经”。以后,经典皆为版刻本。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总共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13万块,花费12年。至今,中国仍保存约700本宋代的雕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古籍收藏 古籍雕版 藏家 大众收藏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