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戏曲传承
——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
“戏曲进校园”小学生在练功
戏曲人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
学术家园:戏曲的传承与传播离不开人,在这一方面,能不能简要谈谈?
巴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强调传承之于戏曲生存的特殊价值,随着戏曲生态的变化,需要注意传播之于戏曲发展的特殊价值,传承与传播是戏曲振兴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传承保证戏曲本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走样,保持其内在的规定性,保证这个文化种子的基因不变异,保持其特殊的审美质量和精神。传播则是传承得以存在的阳光雨露。在戏曲行业走向复兴的初始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关注传播的价值,捕捉传播的机遇,选准传播的途径,瞄准传播的优先群体。
戏曲的传承与传播,关键在人,一是做戏曲传承工作的专业演员及其相关专业人员;二是戏曲的观众,戏曲观众是决定戏曲这朵艺术之花成长的空气、阳光和土壤,没有这样的生存生态,戏曲发展就没有前途。戏曲人的培养,就是对这两方面的培养,二者互为存在前提。
一方面,专业演员要在戏曲传承中起示范作用。一门好的艺术,要通过专业的人才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在呈现的过程中,专业人员的劳动是不可替代的劳动、复杂的劳动,所呈现出来的过程和结果,都能被社会和观众尊重,这是能在戏曲传承中形成示范的原因。另一方面,专业演员及相关职业人员,还要在戏曲传播中起引领作用。对于戏曲人来说,将戏曲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还不够,在戏曲政策趋好的环境下,引领大众进入戏曲世界的传播也同样重要,需要专业戏曲人亲力亲为,将埋藏在故纸堆里面的精致文化呈现出来,发扬起来,努力实现有效的传播。可以说,专业人才的示范和引领两方面都需要不断的提升,学院特别需要培育更多有传承传播能力的现代戏曲专业人才。
学术家园:您刚才提到,振兴戏曲的关键在人,戏曲学院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地方,那么作为专业的戏曲人,应该具有的最核心的素养是什么?
巴图:世界是多元的,西方人的审美观和中国人的审美观不一样,梦露和林黛玉就不一样,她们没有简单的好与坏,现在我们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文化多样,世界因多样而多彩。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文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问题始终存在,对于专业戏曲人来说,坚守自己的戏曲文化身份,不浮躁,不做时尚文化的追随者,在当前仍是需要强调的。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演什么故事呢?演中国的故事。演中国的什么故事呢?演中国的道德故事。中国道德故事体现的是什么价值观念?中国优秀的典籍文化中体现的是中国人所特有道德观念、忠义观、孝悌观,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文化传统是戏曲所承载的主要内容。戏曲艺术本身亦存在于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的中和圆融,是戏曲表演美学的核心,以“圆”为美;道家的有无相生,是戏曲的舞台原则,虚实相生;释家的空灵顿悟,亦为戏曲审美所含。既然如此,戏曲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传播者,首先应该用这些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价值来塑造自己,用东方的中华审美质量来培育自己,用前辈戏曲精神来引领自己,用日复一日重复苦修历练自己,还要经过诸如经史子集的熏陶、百宋千元的默化、唐诗宋词的陶冶,学习自己的优秀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获得文化定力,获得自己传承传播的文化自觉。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巴图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戏曲 中国故事 戏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