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粤东西北自然村整治完成不到四成
粤东西北66%自然村
已建成自来水工程
《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粤东西北地区力争在2018年底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粤东西北14市有87315个自然村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占自然村总数66%,所属96个县(市、区)中有69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排名靠后的10个县(市、区)分别是:和平县、电白区、阳西县、茂名滨海区、化州市、廉江市、阳东区、新丰县、坡头区、陆丰市。在珠三角(除深圳,下同)6市中,有21592个自然村(行政村)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占自然村(行政村)总数96%,其中所属69个区(市、镇)中,有53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排名靠后的3个区(市、镇)是:恩平市、鹤山市、常平镇。
在村巷道硬底化方面,粤东西北14市有84914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巷道硬底化建设,占自然村总数64%,所属96个县(市、区)中,有66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排名靠后的10个县(市、区)分别是:和平县、新丰县、连平县、吴川市、坡头区、南三区、怀集县、乐昌市、封开县、电白区。珠三角6市有20117个自然村(行政村)完成村巷道硬底化,占自然村(行政村)总数89%,所属69个区(市、镇),有55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最后6个区(市、镇)分别是:花都区、恩平市、增城区、常平镇、横沥镇、斗门区。
粤东西北仅8%自然村
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清理村庄周边道路、村内街巷道、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处各类积存垃圾,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在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实行雨污分流,因村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目前,粤东西北14市有47877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占自然村总数的36%,所属96个县(市、区)中有54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珠三角6市有11946个自然村(行政村)完成了村庄整治工作,占自然村(行政村)总数53%,所属69个区(市、镇)中有56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
《通报》着重指出,目前广东省村庄实行雨污分流和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比例偏低。粤东西北14市有15023个自然村实现了雨污分流,占自然村总数12%,所属96个县(市、区)中有33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最后10个县分别是:枫溪区、湛江开发区、海陵区、汕尾华侨管理区、惠东县、和平县、连平县、浈江区、丰顺县、茂名高新区(电白区、潮南区、阳江高新区)。珠三角6市有6394个自然村(行政村)实现了雨污分流,占自然村(行政村)总数28%,所属的69个区(市、镇)中,有58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最后10个分别是:开平市、恩平市、高明区、新会区、台山市、常平镇、白云区、花都区、鹤山市、从化区(石排镇)。在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方面,粤东西北14市有10457个自然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自然村总数的8%,其中所属96个县(市、区)中,有35个达到或超过这一平均比率。
《通报》还显示,目前粤东西北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今年广东省确定的16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建设已全面启动,其中,陆河、龙川、新兴、始兴、东源等5个县实施方案已通过审核,蕉岭、阳东、郁南、阳山、乳源等5个县实施方案最终版仍未报送。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自然村 村庄 粤东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