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东北多地空气污染爆表 部分城市迟迟未启动预警

2016年11月07日 14:22 |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为切实分析此次重污染成因,摸清来源,研究提出下一步防控建议,环境保护部6日组织召开了会商会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研究员表示,这么大范围同时发生重污染天气,主要原因还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这是内在原因,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重要诱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介绍,东北地区冬季发生的大范围极重污染天气过程,已经连续出现了4年。此次东北、华东地区大范围的污染过程,始于 11月3-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和大庆一带,重污染主要源于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这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5日下午,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污染气团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续传输,经长春、沈阳至大连一线,跨过渤海湾到达山东半岛,并在6日上午影响到江苏和安徽 北部地区。污染气团的长距离传输,叠加本地的燃煤、工业和机动车排放贡献,是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多个城市出现重度甚至严重污染的原因,部分 城市PM2.5浓度受污染气团传输的影响可能高达30-50%。

对京津冀地区本次重污染过程的分析表明,有机组分和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主要组分,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是此次重污染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各地逐渐启用燃煤采暖设施,在夜间近地面的高湿环境下,硫酸盐的二次转化加剧,对PM2.5的贡献有所加大。

针对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柴发合认为,今后大气污染治理应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提高冬季污染治理措施的针对性,特别要关注居民燃煤散烧、供暖设施起炉过程、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

编辑:梁霄

< 0 1 0 2 0 3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