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 呼吁 /
如何识别毒蘑菇?
亟待系统研究
制作“毒蘑菇族谱”
到底如何识别毒蘑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进行真菌的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真菌估计有18万种,迄今已知真菌约1.5万种,也就是说,90%以上的真菌种类还未被认识,泸州市古蔺县就紧邻被称作“真菌王国”的云南。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博士,被业内称为“蘑菇先生”。在看了古蔺县当地村民提供的野生蘑菇照片后,杨祝良说,村民食用的野生蘑菇种类繁杂,可能混合有少数有毒蘑菇,“辨别蘑菇确实很难,很多研究生都会搞混。”
“从图片上能清楚辨认的红菌,也就是村民所说的红丝菌,有可能是导致中毒的元凶。”杨祝良很确定地说,红菌少说有十种,形态颜色差不多,其中两种吃了会中毒,这种在山上常见的红菌很容易被搞混,“即便是专业人员也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将它们准确辨别出来。”
作为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杨祝良前些年采集了大量蘑菇标本并进行了研究,对我国西南蘑菇资源有了深入认识。根据他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已知真菌有1.5万多种,其中有毒蘑菇有430多种,食用后不及时治疗会致人死亡的仅20余种,其中四川省境内分布较多的包括黄盖鹅膏、毒红菇、灰环纹鹅膏、有毒易色牛肝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和拟卵盖鹅膏等剧毒或有毒蘑菇,以上这些蘑菇和古蔺县老百姓所说的红丝菌、石灰菌、荞粑菌等形态很像。
杨祝良和同事今年曾编写过一本名为《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的书,里面对我国常见的200种有毒蘑菇做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毒蘑菇诊断和治疗的要旨。“不过由于毒蘑菇种类太多,也无法做到每种毒蘑菇都有照片。”杨祝良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目前正在对西南地区较为常见的有毒蘑菇进行分类说明,并将制作出专门的宣传画册,已经准备明年在云南各地进行推广。
如何更准确地辨别毒蘑菇,并将辨别方法、对症救治手段纳入基层宣传的内容中,成为古蔺县群众和医疗机构人员长久的疑问,如今更成了一种呼吁。“我们希望能有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把当地常见的毒蘑菇形状、照片、辨别方法、对症救治方法列举出来,就像一个族谱一样,这样,我们也可以告诉群众,哪些蘑菇不能吃。”古蔺县一基层干部说。
编辑: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