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分级诊疗推广遭遇困局和梗阻 需跨越“六座大山”
药品目录:
基层范围受限 避免“外强中干”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普通疾病患者转向基层就医。然而,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药物目录,包括慢性病管理和康复在内的大量安全、有效、价廉的“非基本”药品在基层医疗机构无法使用。
“社区医院离家近、不排队,是方便,但烦人的是,很多药在社区根本没有。而大医院的药品种类全,我不得不去啊!”在友谊医院开药的北京患者王温明无奈地说,“但凡能在社区看,我绝不会跑那么远去大医院‘人挤人’。”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大医院就诊每一万个病例中,只有约40%有看病诉求,其余大部分患者都是去开药的。”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徐建立等受访专家认为,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需用药稳定病情,让社区医生随诊即可,完全没必要次次都去大医院。
对于药品受限的问题,有专家建议,逐步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范围。对此,徐建立等受访者表示,药品的调整,牵涉卫生、发展改革、社保等多部门。近几年,基层医疗机构在一些常用药上的医保药品目录许可范围有所扩大,用药受限稍有缓解。“但基层医院的整体规模、药物配制与三甲医院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让社区医院配置与大医院同类、同量的药品,不经济、不现实、不可能。”
为在制度和实操层面破解这一难题,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社区采购方式外,通过“医联体”方式从朝阳医院转入所需药品,打通用药范围,有效缓解了药品受限问题。
“医药分家,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伍冀湘说,所谓医药分家,并非医院不能开药方,而是患者无论在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就诊后,凭处方在普通药房能拿药。
北京市卫生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政策层面,北京今年年底前准备把基层药品目录和三级医院药品目录并轨,这样患者可到基层医疗机构取药,对于疾病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长期服用同类药物、病情稳定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慢性疾病患者,已在社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等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社区可享受2个月的长处方便利。
编辑:梁霄
关键词:医院 医生 基层 患者 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