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探寻汉代疏勒城

2016年11月17日 10:10 | 作者:王瑟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疏勒城的一角

考古现场位于城内西北角北城墙与西城墙交汇处,掀开地表土层,一组半房屋共计8间房就出现在考古人员面前。

西边的一组房屋形制布局较为清晰,东西向,有大厅1间,房子4间,每间房四角均有木柱洞,墙体为土坯垒砌,墙体表面均有一层草拌泥,上面涂白灰,墙体拐角和底部白灰面上再涂红色颜料,墙体一般宽约0.7米。

东边房屋目前可辨有3间房,南北向,房屋地面铺有方形地砖,规格应高于西边房屋。墙体为夯土砌筑,墙体两侧用土坯和方砖抵护,墙体宽度约1米。

两处房屋表面均有大量的板瓦、简瓦、瓦当等建筑材料残片,墙体上分布有柱洞,洞内残留有朽木。简瓦和板瓦表面绳纹,内壁布纹,少量菱格纹。瓦当当面图案均为云纹,表现出明显的汉式风格。

整个古城除东、南依据地形不规则走向外,大致为长方形,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古城依崖体而建,城内依托北面和西面城墙建有子城,这种边城形制与汉文帝时晃错倡议的“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十分相符。涧底蜿蜒流淌的麻沟河与史书记载的“恭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相互印证,军事遗存的性质十分显著。

两汉时期,中原王朝为了巩固边防,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等军事要素的不同,在西域设置边城、戍堡、烽燧等军事设施,构建军事防御体系。神爵三年,西汉设西域都护于乌垒城,即今天的轮台县境内,将西域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永平十七年,东汉以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即今天的吉木萨尔县境内。关宠为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即今天的吐鲁番市鲁克沁古城。复设陈睦为西域都护,屯驻轮台,三城互成掎角之势,并与伊吾遥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

如此重要的汉城发现,应当是新疆首次,更是我国考古界对汉代中小城一次难得的发现。

疏勒城引发的话题

认定它为汉代疏勒城,就要提到耿恭。提到耿恭,就要提到当年疏勒保卫战时挖的那口井。

当大家站在北城墙和东北角最高制高点时,眼前两处生长着茂密荒草的低洼处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

新疆博物馆研究员王博认为,必须尽快找到那口井,它是疏勒城最好的证据。这两处低洼处荒草生长茂盛,说明那里地下水位高。随着岁月变迁,井可能不会再出水了,但水位一定比其他处要高。

北京大学教授陈凌认为,这可能是最完整地对一个汉代中小城市的发掘,意义十分重大,对认识汉代在西域的管辖十分重要。现在要尽快找到城门等城市主要的标志性建筑,更加清晰和完整地展示它的魅力。

北京大学教授赵化成认为,疏勒城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能找到它难能可贵。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它保存得十分完整,这更难得。它是中原王朝对西域有效管理的最好证明。下一步要尽快制定发掘、保护、展示的规划,让这座“英雄的城”尽快发挥它在宣传教育上的作用。

西北大学教授赵丛苍多年研究瓦当、汉瓦,他在现场第一眼就认定,这些铺在房基上的瓦、陶残片均是东汉的,这一点毋庸讳言。从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上说,都很难得,因为在全国发现汉代城也是很罕见的。要更多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对古城进行更为详细的考古发掘。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白云翔认为,过去我们都知道汉代时在西域建了许多城,但一直没有发现,现在发现了,从城内发掘的文物看,对研究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很有意义。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总说新疆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但说得多的是西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完全的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考古发掘、研究先行,要从国家文化战略高度来认识疏勒城发现的意义,让这座古城更好地为我们当代人服务。

新疆社科院研究员田卫疆认为,疏勒城的发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对汉代西域历史的研究问题,从学术上讲,它的发现拓展了新疆史研究的长度,令人兴奋。

一个破旧、被人废弃的古城,在专家的眼里闪烁着无限的光芒。而它所承载的历史重任,让所有的专家们感到了责任所在。专家们行走在这座古城城墙上,绕城一周,希望能看到更多、更详细的情景。汉代疏勒城,还有许多秘密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汉代疏勒城 骨镞 汉代瓦当 残瓦 陶片 考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