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留学还有多少含金量? 录取门槛降低难视作加分项

2016年11月24日 16:24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环境影响有限

积累需靠个人

学子选择海外留学,原因有很多。有人为了一纸国外文凭,希望回国能对找工作有益;有人希望借助国外的环境来提升自我,利用国外院校的良好机会来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技能;还有人为了深入了解异国文化,激发自我潜力并获取新的思维认知方式。总之,大部分人都希望在国外求学期间获得一些积极有益的改变。然而在海外求学中的点点滴滴对留学生的影响真的如同人们想象中那么大吗?

张嘉琪曾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据她介绍,英国的硕士普遍为一年制,学制较短,常常觉得身边的同学刚刚开学不久就毕业了。“我觉得出国读研最大的改变主要是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的确比原先有了不少的进步。尤其是学校的学术环境较好,导师又很负责,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但是这种一年制的硕士课程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英国对硕士课程的要求比较高,我又是第一次去英国上学,还有些语言上的困难,入学初期我用了将近3个月来适应教学。其实这段适应过渡期内,我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都不够充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那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记忆上有些空缺”,张嘉琪说,“因为来留学的时间短,我们平时与当地人的交往互动也很有限。一般我身边的朋友圈还是以华人为主,短短一年时间,很难对英国的文化、语言各方面了解透彻,也很难融入当地英国同学的圈子。”

安弘毅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在德国期间进行了有关德国哲学的学术调研,出色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国后,两家高校都向她抛去了橄榄枝。当谈到在德国留学的经历对她的影响时,她表示:“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容易被‘出国留学’的名头迷惑,好像出去了一趟,回国之后就能马上改头换面,变成另一个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留学只是一个帮助我们发展的平台,想要真正达到质的飞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环境是次要因素,个人的长期积累和沉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留学究竟有多大含金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获取的知识。”

编辑:梁霄

< 0 1 0 2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